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18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资讯 > 靠谱莆田鞋 >  闲鱼莆田耐克鞋哪家强 Nike碳板厚底跑鞋原理剖析,及Alphafly Next%的测评 | 肉身评测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闲鱼莆田耐克鞋哪家强 Nike碳板厚底跑鞋原理剖析,及Alphafly Next%的测评 | 肉身评测

发布时间:2022-05-01 11:36:0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本厂简介:欢迎实体店铺等渠道拿货,诚招微商代理一件代发!支持货到付款,没有任何购物担忧!专注耐克,新百伦,阿迪达斯,乔丹,AJ,PUMA,UGG雪地靴等品牌运动鞋,休闲鞋,板鞋,篮球鞋,跑步鞋男女鞋批发及零售!请扫码加我微信咨询!

 



之前写的回答:拥有一双优秀的跑鞋,是什么样的体验? 发篇文章备份一下。
就着Alphafly Next%,和一堆近年的Nike竞速/训练鞋,聊聊它们背后的设计理念/原理——


gif


2016年11月耐克宣布开启“Breaking 2(破二计划)”,第二年5月在意大利蒙扎赛道,基普乔格们穿着厚底+碳板的Vaporfly Elite尝试了全马距离跑进2小时大关的挑战。接下来几年,厚底碳板竞速跑鞋几乎成为顶尖长跑选手唯一的选择,其它品牌也都走上这条路。

——从当下(2020年10月)回头看,不管理念还是结果,毫无疑问这都算得上跑鞋史最成功的革命。


在上海001见过Vaporfly Elite,市售极少,价格也被炒到五位数。后来的Next%中底和外底,与Vaporfly Elite是比较接近的


由Vaporfly Elite开始,Nike这几年发售的竞速/训练鞋,很多继承了破二的理念。竞速的Vaporfly 4%、Vaporfly Next%、Alphafly Next%,训练的Zoom Fly、Pegasus 35/36 turbo、Tempo Next%……等。

这些鞋我都穿过,它们也包办了最近跑过的6场马拉松。



我会多从设计理念、跑动原理的角度去聊聊Nike这些年的竞速系列——尤其是这双最新的Alphafly Next%,与前辈们的区别:

  • 碳板和厚底是怎样让选手跑得更快的:碳板的作用和Zoom X泡棉的强大性能
  • Alphafly Next%测评:继续进化的性能超兽
  • Nike近年竞速/训练鞋款怎么选,如何选择你的马拉松竞速装备
从左至右4%、Next%、Alphafly Next%,它们是近几年Nike最顶级的竞速鞋款,目标已经不止是跑得更快,更为了创造纪录

碳板和厚底是怎样让选手跑得更快的:碳板的作用和Zoom X泡棉的强大性能


Nike用在跑鞋上的碳板类型

碳板和厚底单拎出来都不算新鲜事物,用在运动鞋款上的历史已经很悠久。

先说碳板——


在过往运动鞋款中,碳板主要作用是提升稳定性、防止过度侧翻。比如1996年的AJ11,中底就用上了(编织)碳板,到了2003年的AJ18,又变为更奢侈的双层碳板加持。

而如今提到跑鞋言必称碳板,是因为用在竞速跑鞋上的碳板还多了类似“推动”的效果,所以又有人直接会称它为「碳纤维推进板」。


相比普通板材,碳板的刚性更高,更加轻盈,造价也要贵不少。如今从工业生产角度,碳板制作工艺已经没什么难度,最难的点还是在于如何设计,以及在千万次测试中得到最佳的反馈结果,才能最终用到产品里。

——所以当下诸多品牌碳板跑鞋的研发都耗费了大量时间,坊间也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测试鞋款/碳板形状。最终版本和初代测试款往往差别极大。


Alphafly Next%和Flyknit Racer,一个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跑鞋,一个是明年东京奥运会的冠军热门战靴。可以看到Nike在竞速鞋上设计思路的变化。2015年左右Nike就完成了碳板竞速鞋的理论研究,2016年开始设计原型,2017年破二呈现


Nike的碳板,当下用在竞速/训练路跑鞋上的碳板主要两种,全长的铲型碳板和Flyplate碳板。


稍早一些问世的铲形碳板为非异构碳板,到了Alphafly Next%的Flyplate板升级成异构碳板——Nike官方把这种碳板称为Custom Fiber Placement,但可以粗略理解成,与异构碳板的异曲同工。
制作工艺上,Nike把一层层不同型号的碳纤维(而非碳布铺叠)浸润树脂、再模压固化,最终成为这块薄且韧的板。
因为每层碳纤维力学性能都不一样,最终做出来的碳板面对不同方向的受力时,表现出的力学回馈可以做到完全不一样。


呈现在跑鞋上就是,前后方向尝试弯曲它,会感觉硬度很足,几乎无法曲折,但左右扭动就相对容易些。
即,碳板在呈现韧性和刚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会像穿着木屐那种笨拙感。


另外还有些鞋款用了复合纤维板,起到与碳板类似的效果,但性能就不能和碳板相提并论了:

  • 铲型碳板的鞋款:Vaporfly Elite、4%、Next%、ZoomFly FK、ZoomFly 3;
  • 复合纤维板的:ZoomFly、Tempo Next%;
  • Flyplate碳板:Alphafly Next%;


ZoomX Dragonfly和Zoom Viperfly这种场地径赛用鞋则用了其它形态的碳板,Full-Length Plate,与路跑鞋上不太一样。这里不展开了。

以Alphafly Next%为例,穿上会发现很难弯曲跖趾关节,整个中底更像一个“面”,而不是形变的弧
一个简单体验:蹲下系鞋带,后脚跖趾关节完全弯曲,此时你会很强烈感觉到中底碳板的刚性


这是Nike官方呈现的中底结构分解图,分别是Vaporfly Next%的铲型碳板,和Alphafly Next%的Flyplate碳板 ↓↓

铲型碳板前掌部分贴近地面,后掌部分贴近脚底,形状上确实很像平底锅的铲子
Alphafly Next%用了全掌长度的Flyplate碳板,前掌外露,可以直接看到。这一片Flyplate相比用在Next%上的铲型碳板要平整很多,整片面积更大,代表了两种思路


Nike跑鞋上的碳板,和用在篮球鞋上的编织碳(布)板外观差异极大。发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碳板的稳定作用

在跑鞋上,碳板首先起到的一个作用是稳定性。


家里有厚瑜伽垫的可以做个小试验:当你把瑜伽垫折叠,单脚站上去会觉得软弹但不稳,如果中间夹一层塑料板(哪怕只是硬纸板)再站上去,软弹感不会减少很多,然而能明显感觉更稳一些。
——碳板的一个意义也是如此,夹在相对柔软的跑鞋中底里,落地的稳定性/中底对双脚的支撑性就得到了保证。

以ZoomX泡棉为例,这种发泡材质有着极强的受力压缩-回弹性,即便走路也会有非常夸张的形变,就很需要碳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碳板“推动”背后的原理

碳板之所以需要极强的刚性,因为它的本质原理,是减少跑动中的跖趾关节弯曲,在双脚落地-抬起-推离地面时,整个跑鞋中底的前后曲折度很小,更多依赖跟腱和腿/腿部肌群的提拉发力。



在赤脚/穿着传统跑鞋状态下,双脚与地面接触-离地,跖骨和趾骨间的关节都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弯曲过程 ↓↓

gif


而厚底碳板跑鞋,就极大减弱了跖趾关节的弯曲 ↓↓

gif


力学上,跑动中脚底落地-推离抬起的过程,相当于一个撬动(费力)杠杆的过程。杠杆的支点,是脚后跟的踵骨。

——穿着普通跑鞋,推离地面(撬动杠杆)瞬间,跖趾关节弯曲,这个行为会吸收(浪费)能量。此时阻力臂距离就是踵骨到跖骨前端的距离,这个距离相对较短;

穿着碳板跑鞋,跖趾关节弯曲较小(减少能量消耗),此时阻力臂就延长至趾骨,距离更长。


这两张图,上图接近普通跑鞋,阻力臂距离约为16厘米,下图则更接近穿着厚底碳板跑鞋的状态(跖趾关节较小弯曲,整个脚底呈一个面),阻力臂距离明显会长很多 ↓↓


阻力臂距离更长,相对就需要更强的力(跟腱和腿/臀部肌群提拉)去撬动这个杠杆,获得的效果就是每一步落地-离地间的能量尽可能少的被浪费、而步幅也会因为更明显的提拉变长。


——因此初穿碳板竞速鞋,通常都会有很强烈的跑姿改变:

当你向前迈步时,会比较明显感觉到碳板的作用,发觉中底尽管脚感很软,但跖趾很难弯曲,会更习惯用前掌去推蹬中底,而步幅相较日常明显感觉更大。


如果处于加速过程中,你也会不经意就更有意识的提膝,也能体验到整个中底在每次触地压缩-回弹后,对脚底仿佛有个“推动”的感觉。


铲型碳板和Flyplate碳板的区别

Nike的两种碳板,又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理念。
先看看两者的刚性对比。施加相同的力,4%、Next%的铲型碳板曲折度几乎一致(两者的前掌厚度都是28mm),而Alphafly Next%就强硬得多(前掌厚度31mm)↓↓


这里放一个参照组,铲型碳板的ZoomFly FK(左)和复合纤维板的Tempo Next%(右)。铲型碳板非常用力按到该状态,复合纤维板要轻松得多。

松开时也会明显感觉到回弹的力度差别↓↓


这也是为什么ZoomFly FK定位竞速、而Tempo Next%定位训练的原因。

——ZoomFly FK接近于低配版的4%,Tempo Next%则可以让你去适应厚底跑鞋+体验ZoomX泡棉和Zoom Air pods的回弹+相对轻松的进行跑步训练。


用在4%、Next%、ZoomFly 3上的铲型碳板前后掌落差近1cm,前掌有一定弯曲滚动设计(整个前掌接近弧形),用在Alphafly Next%上则更加平坦(只在前掌最前端轻微上翘)。

——在实际穿着中就能很明显体现出来,稍弯的碳板,跑起来会觉得更轻松一些,而Alphafly Next%就要激进的多。它追求最高的跑动效率、最大的步幅效果、最强的力量回馈,你也需要更强的能力才能去推动它发挥作用。

左边Flyplate碳板位于中底正中间/Zoom Pod上面,几乎是平的;右边铲型碳板,更贴近外底,前掌的弧度与外底黑色橡胶几乎是一致的。如果拿实物看,更容易理解这两种碳板形状上的区别


所谓的更难驾驭,你可以理解成——即便无法发挥出它的实力,普通人还是可以尝试驾驶性能跑车的,而Alphafly Next%则像台方程式赛车,它对车手的能力要求要高得多。


当下尽管很多运动品牌都有碳板跑鞋,各自使用的碳板具体形状五花八门,性能也千差万别。

就前掌的刚性,Nike这几双和asics的Metaracer都属于很硬的那种,而李宁的飞电和特步160X就要相对软不少,穿着都能明显感受出区别——这本质上也是各家不同理念的体现。


当下对碳板和厚底跑鞋的探讨,比如关于减少跖趾关节弯曲是否合理、对跟腱力量/腿部臀部肌群更高的要求、Zoom X是否有足够的耐久度、此类厚底跑鞋会不会让跑者产生依赖性……等等。

我没有答案。

只能说,精英选手的成绩确实肉眼可见的突破,很多业余跑者穿着碳板跑鞋提升巨大,这类设计的跑鞋有着截然不同的脚感体验——如果预算充裕,不妨试试。

Alphafly Next%的Flyplate碳板前掌外露,很直观就看到碳板几乎是平整的


总结下,

  • 一方面,碳板依然起到了稳定+支撑的效果,尤其在更加厚且更加软弹的中底中,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 另一方面,刚性很强的碳板减少跖趾关节弯曲,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浪费,跑者会习惯用中前掌去推蹬中底,肌腱更强的发力。如果你的运动手表支持高阶数据,会很明显发现步幅变长,垂直振幅等也往往会更加优化;
  • 对比有弧度有前后落差的铲型碳板,Flyplate碳板更平整,体现出的效果也更强烈。这意味着你需要更强的能力去驾驭,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当然,理论上它也会回馈给你更有力的推动。
暂时没有拆鞋打算,就先说它们各自的原理/区别。铲型碳板和Flyplate碳板在实际路跑中的性能区别,下方Alphafly Next%实测中还会细说


厚底的表象下,ZoomX泡棉的性能才是关键

中底ZoomX泡棉——

碳板能否发挥出最佳效果,与中底材质的回弹性能关系也很大。Nike用在顶级竞速跑鞋上的中底是基于阿科玛(Arkema)的Pe-bax(嵌段聚醚酞胺聚合物)发泡而成的ZoomX泡棉(同Pebax发泡的还有李宁的?、锐步的FloatRide等)。


中底的所有材料都有各自参数,比如长期压力回弹厚度形变保持百分比、比如回弹数据等等。主观来讲,ZoomX泡棉是我穿过所有中底中,回弹感最强烈的材质。


不管什么体重,踩上去会产生很明显的形变。加上本身更厚/体积更大的中底,形变的幅度也直观得多。

——这也是厚底跑鞋的前提,如果中底材料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压缩-回弹性能,加厚只会额外增重和增加不稳定性。


原地单脚站立下,全掌站立/后跟站立的形变演示,压缩接近1cm。运动状态下会更明显 ↓↓

gif


ZoomX泡棉的重量也控制得很好——next%前后掌厚度28mm / 36mm,重量186g,Alphafly Next%前后掌厚度31mm / 39mm,且多了两个Zoom Pods,重量227g。

两双相比传统竞速鞋乍看体积都要大上一圈,重量表现称得上很优秀了 ↓↓


提跑鞋中底都会提到能量回馈,更严格的说法应该是「更少的能量损失」。Zoom X泡棉会在形变发生后给予非常强烈的回弹感,很多人都用“脚感爆炸”来形容,这一点都不夸张。

相比TPU发泡和EVA的各种衍生材料,ZoomX泡棉诞生4年,到现在依然是所有中底中表现最惊艳的,没有之一。


有机会的话,强烈建议去店里试穿下。我安利过好几个朋友,他们不少起初不服,然后上脚就迷上这种感觉。

gif
gif


所以碳板的稳定性加上「推动」效果,结合ZoomX的强烈脚感,就成为耐克Vaporfly系列竞速跑鞋的技术核心。到了最新的Alphafly Next%,又在前掌增加了两个Zoom Air pods单元,也几乎是Nike能拿出来回弹的极限了。

这部分下面Alphafly实测里讲。


Alphafly Next%测评:更激进的极速路跑竞赛鞋

Alphafly Next%的进化

NEXT%可以视为Vaporfly系列的完成态(且相比Vaporfly Elite,起码能买到了),Alphafly Next%更像是对下一个极限速度的探索——我个人并不觉得它们是两代产品,倒更像两种碳板理念的呈现。

刚刚结束的伦敦马拉松(穿Alphafly Next%的基普乔格发挥不佳只获得第8,冠军基塔塔穿的Vaporfly Next%:如何看待2020伦敦马拉松,基普乔格跌出前五? ),前25名中,有15人穿着Nike,6双Vaporfly Next%,9双Alphafly Next%——所以,选手们依然会根据自己穿鞋习惯选择比赛用鞋。

两双鞋鞋盒材质、印刷工艺比较接近,也都配了专门的装鞋袋


鞋面上,Alphafly Next%的AtomKnit鞋面基于原本的Flyknit编织鞋面,网面更疏。官方介绍里,设计团队发现Alphafly Next%的中底会增加更多重量后,就研发了这种鞋面。

无鞋撑下,三双鞋面的区别很明显,AtomKnit鞋面支撑性无疑是最好的 ↓↓

整个鞋面也接近遍布细密透气孔的状态


一体式鞋身,取消了鞋舌的设计。可能考虑到这种面料本身弹性和包裹性就很好,相比Vaporfly Next%歪着的不对称鞋带(不会压迫脚背),Alphafly Next%的系带又“正”了回来 ↓↓

后跟处的海绵要比next%稍微厚一点点


狠吹一下AtomKnit鞋面的实际穿着感受。

极佳的包裹感、极佳的透气性、充裕又不空旷的脚趾空间、连使用的编织鞋带,都是有一定弹性、且不会中途松开那种——我会觉得,Alphafly Next%的鞋面,是迄今Nike所有竞速款中,最好的。


Nike曾推出过一款Flyprint鞋面的Vaporfly Elite(只极少限量发售),后来几乎算并未正式应用,想必是否发现AtomKnit才是最完美的答案?

我一直对Flyknit的鞋面有些意见,认为它透气性和包裹性其实没那么理想,但不管这种衍生的AtomKnit、还是用在Tempo Next%上的Flyknit,都要比原本Zoomfly FK的那种好得多。

唯一需要时间验证的,这种AtomKnit鞋面耐久度是否经得住考验,多次穿着/雨战后,包裹性是否会下降?


足弓方面,Alphafly Next%做的相当的窄。

它宽大的前掌和后掌中间,忽然有很激进的向内收缩,这就让足弓多少显得有些挤,内侧像被拱着一样。

对普遍偏宽的亚洲足型,或者那些平脚板,Alphafly Next%一定一定一定要买大半码——这也是在整个鞋面/鞋身上,可能对某些人存在的最大问题。

因Zoom Air pods的加入,Alphafly Next%的前掌也变得更加宽大,内侧显得更为张扬


与前掌相应,不管是后掌触地面积、中底体积,Alphafly Next%也都进一步扩大。

从左至右,Alphafly Next%的后掌部分敦实且流线型,Vaporfly Next%是修长的流线型,4%则短很多 ↓↓


Nike竞速鞋的形状考虑到了风阻效应,上翘且凸出的三角尾形,可以延缓后跟被提拉起后,鞋后方的空气分离,以及增加后跟部分附近的层流。

——对于动辄数小时的长跑,这种类似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具体能节省多少能量或时间不得而知,可能Nike的实验数据表明,相比它们额外增加的体积和重量,依然是有效果的。

US 9的Vaporfly Next%正好,Alphafly Next%则选了US 9.5
Alphafly Next%前后掌都比Vaporfly Next%更大,但40g重量的增加,说实话在实际穿着中感觉并没想象中明显


Alphafly Next%依然是很标准的“中前掌落地”用鞋,即便橡胶面积比Vaporfly Next%增多,后跟的耐磨性依然不会是强项。

——说明一件事,如果你无法全程跑完马拉松,穿着它行走(或者更夸张的用来日常走路),那是多么的暴殄天物……

对比右侧,跑过4个全马、几次半马,累积跑量约300公里Vaporfly Next%后跟磨损情况
外底纹路上,Alphafly Next%前后掌都是横向纹路,前掌类似水波纹,后跟沾灰后有些草履虫化石的样子


所以,

  • Alphafly Next%使用的AtomKnit鞋面,透气性、支撑性、包裹性,都是迄今Nike竞速鞋里最好的,没有之一;
  • 一体式鞋身通常对高脚背不太友好,在Alphafly Next%身上倒是还好(我正常足,无压脚背的感觉);
  • 前后掌空间相比Next%变化不大,但足弓处明显更窄,会有挤压感。实际购买还是要试穿一下,可能得大半码;
  • 前掌外底宽度比Next%稍微增加,触地面积更大。后跟则宽了1/3;
  • 整个中底加厚了3mm,落差依然为8mm。厚度增加是可以感觉出来的。


前掌Zoom Air pods的实际体验

Nike的气垫家族里,Zoom气垫一直与代表迅捷的回馈和很明显的脚感。今年Nike多款鞋上都装了Zoom Air pods单元,也是冲着更强的回弹去的。

另一款定位短跑的Zoom Viperfly,也是外置碳板+Zoom的组合,不过气压要更高一些。

站立状态下,受力后Zoom Air pods的压缩-回弹表现


Alphafly Next%前掌的Zoom Air pods回弹确实很直观——相比ZoomX压缩形变后的恢复,Zoom Air pods的弹性更像弹簧,它的“劲度系数”也更高一些。

更扁平的Flyplate碳板,也会让每次触地-压缩-回弹过程中,整个Zoom Air pods几乎收受到完全至上而下垂直的力,也会将这个力转化为向前的推进力。

就脚感来讲,Vaporfly Next% 28mm厚度的前掌已经很Q弹,Alphafly Next%又更激进的再往上提了一层。


当然这一点意味着,本身都是厚底跑鞋,已经对脚踝+肌腱力量有一定要求,这种厚底ZoomX泡棉+前掌Zoom Air pods+更为扁平的碳板组合,也更应了那句话,「强者更强」。

Nike在几双顶级竞速鞋的中底上都有几行小字,直言了这些鞋款是为world-class(世界级)选手冲击冠军和纪录准备的,门槛实实在在摆那。如果想体验类似的设计理念,ZoomFly3和Tempo Next%就“亲民”一些。

用在Tempo Next%上的Zoom Air pods,相比Alphafly Next%的厚度一致,体积略小。气压应该也会更低一些?


Alphafly Next%奔跑中的实际性能

关于性能,应该把话筒交给基普乔格们作答。以下仅供参考:

  • 实际跑起来,Alphafly Next%相比4%、Next%们额外增加的重量并不明显,几乎是可以忽略的。这可能是因为ZoomX本身那种强烈的回弹感,让人并不会那么觉察到重量;
  • 相比Vaporfly Next%那种略塑料感的鞋面,AtomKnit鞋面弹性好得多,跑久了也全无压力感,透气性非常强;
  • 更庞大的ZoomX泡棉、增加的Zoom Air pods单元,以及新的扁平碳板,都意味着更强肌腱才能发挥出它们的效果。反过来,如果只是慢跑遛弯,穿着它除了感受到Q弹外,会有一种无处安放的“被驱动感”(这只是个形容,自己体会);
  • 你会更加明显的感觉到中前掌跑法的奥义,确实跖趾关节弯曲度变得极低,更有整个脚掌“拍”在中底、而中底又会全掌回馈力量的感觉;
  • 所以,配速咬咬牙,跑进4分、最起码维持5分内,是对Alphafly Next%的基本尊重,也只有速度提起来、且这种速度在你能掌控的范围内,Alphafly Next%才会像被驯服的马。哪怕它前掌更宽大、稳定性更好、鞋面包裹更有安全感;
  • 如果是以轻松/携带的状态穿着Alphafly Next%跑,加点感情戏,它似乎会不停在暗示你要“更高更快更强”,更有冲起来才尽兴的意味;对比之下,Next%忽然会变得温顺了不少……


过去马拉松,见过很多4小时开外穿着厚底竞速鞋的选手,不少后跟严重向内/外侧倾斜,看着都苦不言堪。4%的外底触底面积本来就小,到了Next%后稳定性提高了很多。

——我并不觉得,一定要为Next%设定为「破3用鞋」的门槛,初阶跑者偶尔穿着速度训练或者跑个马拉松完全可以。

——真正对初跑者更可怕的是当年那些薄底又硬实的竞速鞋,厚度鞋的缓冲性让它不至于是洪水猛兽,无非你无法发挥它的性能而已。


但到了Alphafly Next%,它又回到那种难驾驭的感觉。如同街上那些大马力的后驱跑车,潇洒劲爆之余,它们是极其难操控的。


Nike近年训练/竞速鞋款怎么选,如何选择你的马拉松竞速装备

Nike的「严肃跑鞋」矩阵里,老牌的Vomero和Structure分别对应顶级缓震和支撑,近年也有不少主打react材质的跑鞋(比如react infinity),还有老少咸宜可快可慢的明星鞋款,Pegasus飞马系列。它们都可用于日常慢跑选择。

如果想更好的体验速度与激情,就可以考虑速度训练/竞赛鞋款——对多数跑步爱好者而言,它们用于日常长距离拉练/速度训练、甚至用来跑马拉松问题都不大。

千人千脚,推荐难免主观,仅供参考。


速度训练鞋款选择


ZoomFly FK和ZoomFly 3可以视为Vaporfly竞速系列的平民款,对全马330-400、日常训练配速能达到5分内的跑者都会是很好的选择。就脚感来说,react的缓震/回弹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加上有碳板的加持,假如跑5公里左右的距离,它们的脚感能接近4%的八成。用于比赛和训练都可以;


Pegasus 35 turbo和后来的turbo 2,中底都用了Zoom X泡棉(上下两层,另一层为react),它们的中底厚度接近传统跑鞋,但有ZoomX,回弹相当令人惊艳(也是当时除了顶级竞速款外最早使用ZoomX的)。而且如果你并不适应厚底跑鞋的脚感,一定会很喜欢它们——主观上,我会把它们评为近年最佳的「马训鞋」,远比boston、trainer、kinvara们更让人惊艳;


Tempo Next%是双脚感很炸的厚底训练鞋,乍一看配置和顶级竞速款已经很接近了。前掌ZoomX泡棉+一对Zoom Pod,后掌是react,因为不是精英选手的竞速鞋,中底最厚处还达到了41-42mm(女款Tempo比男款更厚1mm。世界田联规定职业选手比赛用鞋不能超过40mm),所以就脚感反馈来说,Tempo Next%会很“热情”。

Nike官方给它的定位是「最快的训练鞋」,也有取代Turbo的意思。这双没怎么穿,相对比较适合想尝试Nike最新速度鞋款理念、但又预算相对有限的吧。


4%和ZoomFly楦型接近,前掌较窄,FK(编织)版会更紧些,建议买大半码


竞速/目标破pb的鞋款选择

近年Nike的顶级竞速鞋款,Vaporfly Elite、4%、Next%、Alphafly Next%,目标都坚决又明确,就是冲着挑战纪录去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几乎成为所有路跑赛事精英选手清一色的选择,也刷新了各种世界纪录/赛会纪录。


极少市售的Vaporfly Elite,当下价格直逼五位数,多年以后回过头看它也许是AJ1那样的经典鞋款,有它的人偷着乐吧;

4%此前上架数量有限,当下Next%在性能角度已经完满继承了4%,执念4%的,直接买Next%就好。


Vaporfly Next%中底较4%使用的ZoomX体积要大得多,因而也会有更明显的澎湃感。前掌外底更像Vaporfly Elite,更宽大。在外底抓地性、稳定性方便都比4%要更出色。

Vaporfly Next%与Alphafly Next%更像稍有区别脚感的共存。即便你跑的不快、即便只是跑个5k/10k,Next%也不会那么让人无所适从。起码相比过去那些只有顶级选手才能驾驭的薄底马拉松鞋,Nike的这些厚底跑鞋对脚感要友好太多了。

普通人开不了F1也不需要法拉利,但有机会体验一下法拉利,为什么不呢?——Vaporfly Next%就是这辆法拉利。


这双Vaporfly Next%累积跑量约300公里,磨损度比想象的要低些。粗略估计,穿着跑个十场马拉松是没问题的,外加日常速度训练和赛前适应——对多数人而言,这也差不多是3年左右的使用量了 ↓↓


当年<top gear>的老炮儿,理查德·哈蒙德尝试过挑战开F1,拥有赛车驾照的他依然连发动起步都困难重重——在一众“超级跑车”里,Alphafly Next%就是那台F1,唯有最顶级的精英选手才能驾驭它。

花2299元可以买到它,想激发出它的潜力,则可能需要至少4分内的配速,这是很现实的一件事。


当下这个节点,Nike的这些厚底竞速鞋无毫疑问是依然还是所有竞速跑鞋中独一档的存在。

期待基普乔格们能在他们职业生涯末尾,尽可能多穿着Alphafly Next%创造更多神迹,这也是这些超级战靴被打造出来的初衷。


之前一些关于厚底竞速鞋、基普乔格们的内容:

  • 埃鲁德·基普乔格:成为传奇
  • 如何看待2020伦敦马拉松基普乔格遭遇滑铁卢,跌出前五?
  • 如何评价切普特盖以26分11秒00打破男子10000米世界纪录?
  • 现在Nike在跑鞋界是什么水平,与所谓四大和阿迪比起来呢?
  • Nike Pegasus35和35turbo区别大吗?应如何选择?
  • 跑鞋「踩屎感强」就好吗?
  • 作为当之无愧的马拉松第一人,埃鲁德·基普乔格有什么不同常人的地方?

部分写过的跑鞋测评:

  • 以飞电2.0 Elite和绝影为例,谈谈李宁顶级碳板跑鞋的设计思路
  • 多威Max Power马力深度测评:路遥知马力,实诚得人心
  • METARACER深度测评:尽管只是第一双碳板跑鞋,亚瑟士给出了极高的完成度和性能表
  • UA安德玛 HOVR Infinite百公里实战测评体验,以及教你UA HOVR跑鞋该怎么选
  • 王牌对王牌:Nike Zoom Pegasus 35 Turbo 和 Zoom Fly FK对比测评
  • 索康尼Saucony Liberty ISO 与Freedom ISO 对比评测:乍看是对孪生兄弟,亦有不同功力
  • 对比Metaride,更晚推出的asics Glideride是双怎样的跑鞋?

责任编辑:
© 18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