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记之二|郑州没有“小道消息”
今天的关键信息是:5月4日0—24时,郑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例。
形势严峻!
5月4日,是郑州“静”下来的第一天,郑州很安静,我也很安分。
整整一天,我只出了一次门,还是做核酸。
一向爱跑、爱兜风的我,被“旱”在了家里,码字、翻书、发呆......
发呆的时间最长!
正发呆,突然看到一个视频,忽然就有了精神。
视频上,郑州市新闻界一位领导在发布会上说:
郑州暂时慢了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周时间,在家喝喝茶、健健身、读读书、养养气。
他说,只要我们心中有路,每一杯清茶,每一次的跑步、健身,都是能量的聚集和更好的远行……
我赞同这种说法。
生活既有诗与远方,也会有一城一池家门口的日常。
这次,郑州的疫情防控,没有制造什么新名词,只有行动,快速的行动。
所以,郑州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郑州“安静”了,信息也很畅通,几乎没有“谣言”,没有“小道消息”。
当然,市民们也有“担心”。
担心生活供应,担心物价上涨,担心就医难......
放心,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及时发布通告,加强口罩、消毒用品、预防类药品等防疫用品及蔬菜、水果、肉、蛋、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监管......
每个开发区和每个县市区,每天都将准备50辆以上的厢式货车,确保生活必需品运输。
最最暖心的是:“医疗机构和社区,要为居民正常就医提供保障”。
郑州没有“谣言”和“小道消息”,还得益于信息渠道的畅通,官方的实时发布,让市民看到了郑州抗疫的“全景”,使“小道消息”和“谣言”无路可走。
这就是郑州。
我们知道,“小道消息”和“谣言”产生的土壤,不外乎信息不透明、政策不稳定、承诺无法保证、实际与宣传不符等等。
凡此种种,只要占一条,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言论;如果是几条都占全,“辟谣”的速度就永远赶不上谣言产生的速度。
比如,那个魔都,不是在辟谣就是在辟谣的路上,一轮又一轮的谣言,一轮又一轮的辟谣,好像怎么辟谣都辟不完,“小道消息”更是无孔不入。
诸如“五个志愿者把老人抬下楼做核酸检测”“辟谣外滩长草“”“飞跃黄浦江用无人机取药”……这些新闻确实令人摸不着头脑,看似专业,却又很不专业。
但是,又都是主流媒体报道的。
我只能说:看不懂。
郑州的几家官媒是怎么做的呢?
比如,郑州市委宣传部的官方账号“郑州发布”,实时更新官方权威信息。
政府干什么,疫情怎么样?市民一看,一目了然,还信什么“小道消息”?
比如,河南商报的报道是:“机场、高速啥情况?离郑证明咋写?郑州疫情最新信息汇总”。
河南商报向市民输入了最有用、最实惠的信息。
比如,大河报的视频报道是:“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愿郑州无‘阳’,愿所有人平安!”
我们看到的是:安静的郑州,满城的希望。
?
?不懈怠、不冒进,把各方面都考虑周全,这就是郑州的“软实力”,也是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和温度。
推荐阅读:
郑州日记之一|5月3日的郑州!
上海一活人被抬上殡仪车,处理了五个人!
————————
李万卿,笔名李理,南阳人,现居郑州,新闻策划人,独立评论人,专栏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500万字作品问世。商务合作及转载公号文章请加微信LWQ666369。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如侵权请联系本站客服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