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男鞋代理大家对福建莆田是什么印象?
十几年前在福建,从福州去莆田,当时有一句俗语: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男!意思莆田男人都外出尤其海外挣钱去了,女人在守家顾老人孩子,很辛苦!孤独!还有南少林受金大侠小说影响!后来认识莆田,莆田人家族观念很强,在外抱团,好做很有一套,有些行业能搞成垄断!而回到莆田又有点像暴发户,显摆!近两年本人和莆田打交道只有鞋商了,医院吗成了负名词!总体感觉莆田就是一个小城市,地不大,人不多!做事很拼!激进又守旧!不知道有没有说错,一个外地人的看法,有经历有听说,片面之言,勿喷!哈哈哈
去过莆田数次,城市发展中一般吧。
在福建九市中,莆田是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位于东部沿海,北接福州,再邻泉州。
莆田古称兴化,文化方面,自成一体,现在厦门这边到处都有莆田卤面,以前叫兴化卤面,味道很不错,作为一个不受吃面食的南方人,也颇为喜欢。
就看莆田卤面这道,就可以看出莆田历史的渊源。以面为主食,可吃当地人的来由,祖上是中原迁徙过来的,而面中又富含大量海鲜佐料,可见当地靠海吃海的影响,各种贝类、虾等加入卤面,使之汤头鲜美,比之中原等地方汤面的口味,完全不同。
离开美食,再来评莆田。
莆田面积不大,在福建九市中,只比厦门大些,在与福建的山海适应的过程中,既有安土重迁、看重宗族文化等传统,也有敢闯敢干,出海拼搏的传统,这点与相邻的泉州很像。早年的山寨运动鞋,以及莆田医院等产业,都有点剑走偏门,勇敢去闯地意味,不过,要做大,其实还得通过行业组织、政府引导进入到良性发展中去。纯粹个人的闯劲,毁誉参半甚至引起坏名声。
09年来莆田到现在整10年,目前差不多也在这边定居了。
就简单说几点吧:
1.这10年房价上涨很厉害,市区现在好的两万+, 09年那会,四五千这样,好好的做什么地下商城,把步行街挖了,然后开不下去又闲置。
2.奇怪的婚姻观,闪婚闪离多,有钱的嫁女儿,没钱的卖女儿。自由恋爱容易被认为是女生不检点之类的。很多都相亲,谁家出的价钱高,就嫁谁。男尊女卑,田地里干活的很多是女人,男人有没本事在家都是爷。
3.经济发展迅速,现在算是福建省内第三个有地铁的城市了。
4.极其看不起外地人,排外,之前在莆仙网看过一篇帖子,还有人研究“客边”两字是红楼梦里来的。
目前就想到这些,待更……
抠
从才莆田回来,本人喜欢所有福建人,福建人务实!
医院高质量鞋就不说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只说一点感受。
1、我所认识的莆田男士,大男子主义严重,所以相对而言女士地位较低。所以如果你扛得住莆田岳父的话,莆田妹子其实是相当不错的结婚人选。
2、比较精打细算,凡事都很会算计,但是又很会做人,大学的舍友有莆田人,虽然一起住了4年,从没吵过架,但是没办法交心,感觉就是同学而已。
3、去到莆田后发现,有些人明明会说普通话,但是偏要跟你讲莆田话。不会说莆田话在莆田就是明摆着等着被坑,一旦你开口普通话,的士绕路,买水加一块钱啥的都是基本操作。这点跟泉州人很不一样,泉州就算抄着浓重的闽南腔,也会诚信做生意。
4、莆田人在外地很团结,素有东方犹太人的美誉,但是排外也比较严重,例如莆田的公司在外地会优先录取莆田人之类的,宗族观念和泉州一样强
本人城郊土著一名,说下我的映像吧
由于地域因素相当一部分思想比较落后,走偏门的多,能挣钱当官就是光宗耀祖,有本事,我们村村以前有做币,开赌场.....也有本分做蜜饯卖干果的
大男子主义即便现在还是存在,怕老婆会被嘲笑,家族观念太强,传宗接代不能断,即便家里都是女儿也有招个上门的,两顾的
地域歧视比较厉害,即便是本地人也会划分好几个区域,比如:界外-山里-仙游-城里-乡下,外地统一按客边处理.....现在好一点了,因为界外人,山里人反倒是做生意有钱人也多....
老实本分基本就是等于被欺负,从小被教育提防这那也是,像我这种古意人基本在本地生存空间太小了,所以也就出来外地工作.....
大部分出来的生意人都是人精的那种,脑袋灵活,能说会道,也能骗人....
当然也有素质好的那种,还是和家庭教育离不开关系
家乡现在确实在变好,就是不大想回去,可能老了会回归家乡吧,有钱就多给家乡做点贡献,没钱就回家安享晚年吧,福建人的家乡情怀确实重,哈哈。
福建人,某省直单位工作,说几个见闻:1.领导A是福州人,转业干部,他说以前在部队,喝酒打架都要找老乡帮忙,福州人不够的时候就团结其他福建人,但是莆田人除外。2.领导A调侃泉州籍领导B说,你们泉州很排外,包容性很差。B说我们至少比莆田好一点吧,莆田籍领导C自嘲说,泉州是包容性差,我们莆田是完全没有包容性。3.新来的同事D是湖南人,有一次大家去他家里玩,聊起福建各地人的特色,D说莆田人很不错吧?大家就疯狂diss莆田人,D赶紧打断我们说老婆是莆田的,他老婆黑着个脸,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地域黑是不对,每个地方都有各色各样的人,但是每个地方的风气、风俗确实有差别,再经过口耳相传的放大,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偏见。如有冒犯还望包涵!
就没本地人想的那么好。
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坏。
觉得好的是因为遇到了好人或者说脾气相投的人,觉得不好的是因为遇到了自己看不顺眼的人,这个问题本身就问的莫名其妙,你去问外国人觉得中国咋样?有意义?
一言以蔽之:莆田很矛盾
知网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在主流与边缘间徘徊的文化矛盾——略论莆仙传统文化模式》,我觉蛮可以回答下这个问题,里面提到的一些性格特征跟前几位回答的蛮相似的。
作者是个莆田人,他认为莆仙人文化性格呈现出的双重性,是莆仙区域群体意识和风尚、习俗长期积淀、交融的结果。文化思想上对儒家正统的迷恋、追求与地域处于边缘状态的矛盾,是导致莆仙人文化性格双重性的本质因素。
作者是先讨论传统文化环境下的莆仙人的价值取向,认为莆仙文化是个复杂的融合体,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 古闽越族的文化遗存。
- 中原汉文化的传入。
- 外来文化的冲击。
- 宗教文化的传播。
- 邻近地区文化的渗透。
接着又从这五个方面总结莆仙传统文化模式是
“一种以古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糅合多种异质文化而具有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双重特征的边缘化、混合型文化。 ”
从这种混合型、边缘化的文化中孕育了文化矛盾:文化思想上对儒家正统的迷恋、追求与地域处于边缘状态的矛盾。莆仙不是中原地区,而不在中原地区就相当于不在主流文化圈,无法取得一定的地位,导致莆仙地区文化是很边缘的。
所以莆仙文化模式,表现出五个基本点:
- 从生计方式看:固守本业、农商并重。
- 从教育传统看:尊儒崇文、向学乐仕。
- 从人生信条看:勤勉务实、刻苦自强。
- 从宗法伦理看:强调血缘、注重乡族。
- 从信仰构成看:诸神并崇、世俗功利。
当作者整理这些点的时候,便开始论述其莆仙文化的双重性:
莆仙人文化心理的双重性:一个离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越偏远的地方,如果对这一国家的主流文化思想(在中国则为儒家正统)越迷恋、越渴望被接纳,越会助长其文化上的浮躁心态,反而越把自己推向了边缘状态..部分莆仙人其先进、积极的一面往往无法发挥到极致,到一定程度或层面上就停滞不前,甚至朝相反的方向退缩。 这种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出外是龙、在家是虫”的闽人现象。
莆仙人思维模式的双重性:莆仙人思维灵活机动、处事精明适变,具有勤俭务实、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性。 但缺陷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亦农亦工亦商牵制、影响了莆仙人的视野格局,使其往往脱离不了小生产者的思维窠臼,习惯于“小打小闹”,养成过于在意、计较眼前小利的短视心态,因而给世人留下精明但不聪明、气量不够宏大的印象。 虽然敢为人先,但后劲不足。
莆仙人道德伦理的双重性:自晋唐以来,莆仙这一地域人群的文化教育便一直恪守传统儒家的道德标准,因而始终能够与封建政治伦理相依而存...然而它却有两方面明显不同的具体表现:表现为忠国(君)爱民、刚烈诚直、严谨肃穆;表现为封建宗法观念浓厚及中庸思想畸形发展。
莆仙人价值追求的双重性:过分恪守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标准及政治伦理,比较循规蹈矩,拘谨守旧;或者官本位意识浓厚,太在乎个人在政治漩涡中的得失沉浮,甚至不惜丧失人格气节换取功名权位,典型如宋代的蔡京。
莆仙人行为特征的双重性:随着商品贸易的繁荣,在长期的越洋移民和外出经商传统中,莆仙人的视野得到极大开拓,原来安土重迁的小农经济思想受到巨大冲击,离乡背井、甘冒风险、不富不归成为外出莆仙人的普遍心态......闽越先民的原始尚武精神在同南迁的中原汉民的排挤与反排挤、同化与反同化中产生了新的内容,即种族求生存的反抗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莆仙民间习武的广泛性......
我来自粤西,从小长辈和老师们就告诉我,我们的祖籍是福建莆田;这边人绝大部分都是南宋、元、明时期从福建莆田迁移过来的;在中国方言地图上我们几乎是离福建最远的闽方言区,我们拜祭妈祖,但我们是广东人。读大学时,我还饶有兴致的找福建同学用方言沟通,发觉泉州的同学还能听懂六成,莆田的同学最多只能听懂一成,我的母语似乎和莆田方言完全不是一个体系的。还是很向往莆田,现在交通发达,有机会一定要去福建莆田游览,感受下莆田丰厚的文化底蕴,看下自己先辈的发源地!
就说一个听莆田人亲口说的故事吧,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仅仅只是转述:早早年莆田人刚出去开医院的时候,那时候从诊所、专科小医院开起。这莆田哥们儿的亲戚也是这个队伍里的人,他们那拨人开男科医院,说是男科医院,其实就主要是治X病。没生意,怎么办?想出了一个办法,找了当地几个发廊的女的,有那种问题的。给了钱,谈好,然后把发廊提供的TT弄破,后来你懂的,生意慢慢就来了。仅是转述亲口听到的,仅此而已,没别的意思。
仙游人不请自来。以前在民间流传着“一句莆田狗母,仙游狗哥”。现在很少听到这句谚语了。我对莆田的印象是13岁那年和我表哥去了趟莆田。注:他是郊尾人,按他的话说他们郊尾,枫亭去城里玩只能算莆田市区,仙游县城不放在他们眼里。第一次去到莆田看到了,感觉到楼比仙游城关高人比仙游城关多。谨此而已!
作为一个莆田仙游去外地求学的准大学生 去学校贴吧问一下有没有也来自莆田的老乡 就被好几个人问候鞋 我也很无奈╮(╯_╰)╭
莆田人自答,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在首都跟莆田之间来回跑,我们三兄弟(亲的)跟着妈妈,我排老二,那时候很苦,记忆犹新的就是有一次刚回老家没几天,村里大叔(村里村外难免都是亲戚)在后面一块田地里灌水犁地,准备种田,这块地之前是种花生的,一边灌水一边犁地,喊我们三兄弟拿着小篮子去捡那些没拔干净灌水后浮出来的花生。
真的,那时候很苦,我才读三四年级,我们欢天喜地的去捡花生。
从小村里就说:你看看人家(我们家)三个孩子多乖,xx(我妈妈)多好,巴拉巴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穷不说了,父辈生意问题,说我们三兄弟乖的,说我妈好的,那是没看到我们被妈妈打,没看到我妈妈哭的时候(父母之间并不和谐),当然,我知道我家这种情况并不算特殊,也不会少见~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一个90后莆田人想说的话:我们有开黑心医院的,有卖鞋的,这个我们自己都知道,但这是以前大环境下诞生的,我们莆田没那么多坏人,没那么多抠门的人,不是所有医院都黑心,不是所有啊帽(卖鞋)都吭你,客边二字在我们年轻人口里早已没有了贬义,就像不是所有山东人都开挖掘机,不是内蒙人都住大草原,不是福建人都会闽南话,不是每个莆田人都油腔滑调……
如果你在莆田,遇到困难,力所能及的,私信我,我帮您。
以上,这是一个肚子里没多少墨水的莆田友好市民为家乡发声。
出门旅游
司机:妹子哪里人呀
或者:妹子莆田人吧(口音暴露了我 )
:莆田人都贼精 阿骚
:莆田人抠药膏
:莆田医院
:哦 莆田卖鞋的
这些我已经听的波澜不惊了
正面一点的是说我们莆田红木玉雕很出名
对了 还有一次在上海打车时 司机居然说我们莆田人搞电话诈骗
?????
什么时候莆田人扣上了这顶帽子了??有人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我的家乡
对莆田的印象很复杂:
- 2007年开车路过莆田,感觉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很乱,很多人横穿马路甚至占道
- 小时候就听说莆田人在省外特别在北京当官的很多
- 小时候就听说莆田人会做生意,比如莆田系医院,最开始的时候是省内承包门诊,大概二十五年前就开始了
- 相对莆田人,莆田本身...没什么存在感
邻居,但没什么感觉,就跟福州撕逼的时候,翻开地图一看:原来中间还夹了个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