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运动鞋批发价格《天下收藏》节目中,被王刚砸烂的真的都是赝品吗?
(更了一点冀宝斋后续)
最近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多了起来,使我忍不住想要借此机会再揭露一点国宝帮的光辉事迹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还有记得几年前马亲王揭露的冀宝斋博物馆吗?
就那个什么三英战赵云,商青花夏青花炎帝青花黄帝五彩那个(图源:马伯庸: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
这里边儿还有一组所谓“元代”的十二生肖,一眼看过去穿着中山装似的,还分男女还有胸!
然后这东西在国宝帮的眼里。。。。。。。
元末明初,好的。
人家之后还发了一个声明:
然后这个评论区我看了半天,结合冀宝斋的文物琢磨了一下,到底还是没琢磨出来这群人是高级黑还是真心的。不过就发布平台来看,也许还真的是真心的。
无独有偶,前两年北京那个民族文化宫也举办了一个非常扯淡的展览(图源水印):
这次展览主办方其中之一是“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院”
于是我打开了他们的官网,看了一下他们的专家团队。真的都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比如这里就有著名的“元青花鉴定专家”许明老师:
不过仔细一看这些专家除了一部分是退休文物工作者外,相当一部分的头衔和职业经历好像跟文物没啥关系。。。
更令我大跌眼镜的是某作者对这次民族文化宫展览写了一篇檄文。。。啊不对,宣传文案。摘录几段如下:
套用一句马亲王的话:我和他之间,一定有一个已经疯了。
原答案:
没有仔细看过那个节目,具体的不好说。
但是这些所谓收藏界的“鉴宝专家”,他们的鉴定是非常主观的事情。不论鉴定正确与否,他都不会有任何惩罚。所以某些专家全凭一张嘴,颠倒黑白,即使被发现也没有成本。
当然有一些鉴定专家职业道德是有的,不过究竟鉴定结论正确与否,真的没法说了。
补一个案例:有个人向银行借贷,抵押品(时间太久有点记不准确,经评论区提醒查证是为之前借的6.6亿贷款做担保,并且还额外获得了5000万贷款和4.5亿汇票)是一“金缕玉衣”,专家估价24亿。后来他破产还不起了,银行催收无果,结果发现作为他还款能力担保的玉衣是的……
好一个鉴定水平有限。
对了,后来记者采访那几个专家,那几个专家一致说史树青年龄最大,资历最老,他说是真的,我们就都说是真的了。
然后史树青那个时候已经死了。非常好。
謝邀第一《鑒寶》中央二台的節目,王剛老師的那個節目叫《天下收藏》
其二,這個事兒…有關於專家的名譽問題,王剛老師挺無辜的,主要是專家的意見為主,你看像馬未都老師,翟建民老師都挺靠譜的,但是萬一碰到不靠譜的呢?所以哪怕砸錯了,專家的名譽在哪裡擺著,也不能說砸錯了
我来讲个真事。
前两天翻卷宗,看到一个有趣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地名和人名皆使用代称。
有“匿名群众”向中央巡视组称,某户私藏大量疑似文物,怀疑从事非法交易。某地派出所立案调查并委托省博物院(中央指定的几家鉴定机构之一)鉴定,得出结论是十数件藏品中有两件是三级文物,一件是无臂的石质佛像,一件是石质菩萨头,年代分别为唐代和明末,遂派出所对文物持有人进行了强制措施。
持有人不服,找到了送他菩萨头的雕塑做旧商(也就是古玩市场那种小摊),那个做旧商听到他的作品被鉴定为三级文物简直惊了,还说当初送他的这个雕塑属于他草草制作的不太成功的作品之一,又拍了好多他的新作品和半成品发给持有人。同时做旧商还说那个无臂佛像是个国内著名雕塑,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真品收藏在西安博物馆,持有人手里那个怎么可能是真的。
于是事情结果是,持有人被释放,取回了他的“文物”收藏,还打了我们省博物院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临走之前把菩萨头送给了我们单位,以感谢我们还他个清白,现在这个“三级文物”就收藏于我们办公室。
直接说结论吧。
的鉴定成真的是有可能的,但是真的被鉴成的,完全没可能。
鉴定的逻辑是这样。
比如这件古物按照当时的工艺,会有一二三四五个典型工艺特征。
如果每一样都不明显,这个一般专家是不会鉴定成的。
但是这五个特征中有一个符合现代工艺,而且相当明显,那么就疑似的了。(不砸,会比较保留)
如果几个特征都显示这个是现代工艺以及出现作做旧的证据(比如涂抹皮鞋油冒充包浆之类),这才能坐实造,砸掉。
现在不少国宝帮家里能拿出一屋子元青花,我到某些收藏家家里,看到攒了一屋子几十年的货,这都是那帮国宝帮坑出来的,这些坑货不砸掉,难道留着坑人么?
是的,都是赝品。综艺节目都是有剧本的,什么非诚勿扰,什么变形记,什么鉴宝,都是设计好了给大家看的,那些参与人员都是经过选拔培训过的,所说的话都是剧本上的台词,所用的道具也是反复斟酌过的。
那些所谓的惊险的、争议的、搞笑的、突然的情节实际上都是为了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提高流量而静心策划的。
就连那些电视节目的观众,很多也是花钱招去的,我自己就做过这种兼职。
有知友提到变形记,虽然我不清楚内幕,但是我猜变形记也是有剧本的,很明显……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山村的孩子,他们在镜头下的从容、自然是决大多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设想要是有一个摄像头跟着我,我会浑身不自在,肯定不会像平常那样随性的显露出自己的性格、作风,在没有反复练习的情况下表现出节目那样效果是很不可思议的。尤其是其中关于城里男孩飞扬跋扈的一些镜头,就算城里孩子平常会有一些陋习,但节目演出的片段肯定都是设计好了去拍的……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误判机率,那一锤子都不可能敲下去。
所以是的,在节目开始之前,物品的真伪就已经鉴定好了,物主知道这是的并且同意被砸,说不定还准备了几个“备胎”呢。
我一直想象:如果我拿一个明代铁地雷的赝品上节目,装了药的,他敢不敢砸?真正的高手在故宫博物院,因为他们天天看的都是真品,八十年代是收藏的黄金年代,啥古董文玩都是真的,那时候的所谓赝品多是清朝高质量制前朝的,搁现在都值钱了!
前些年湘潭市有人去公安局报案,非常保守说家中被盗几千万,JING察惊呆了,其实就一些字画,齐白石的!按市场上拍卖行情可估价几个亿,惊动公安部都可以!其中有个齐白石画册二十元收的,当年在湘潭就这个行情,普通人一二周的工资!
先不说剧本,一般而言,鉴定这东西,都只有两种状态,赝品和待鉴定。也就是说,只有的,是能确定的……
很多东西真的的不能再了。不管是技术还是年代通通对不上,除非你坐时光机把上周刚出炉的东西带到西周去要不然百分之百货。
就跟前段时间我换怀表表芯,搜到一款叫做欧米茄1882的东西。
欧米茄1882_百度百科欧米茄1882价格_万表网百度百科煞有介事,万表网贴了鉴定文章,我差点就信了。结果后来一看鉴定文章里机芯打的海鸥标,一查欧米茄1882年还不叫欧米茄……
这种东西我一个纯小白自己琢磨了三天就能看出来的玩意儿,每年在各大景点纪念品售卖处无人区老乡天桥下有缘人哪里可能能骗数十万人的钱。顺便 @万表管家 @万表 这种丢人现眼的文章在你们站都没人管的么。
事实证明外行就是外行,咱看着像模像样的所谓古董,在"票友"手里都可能是一眼,更不用说专家了。
王刚老师显然不缺钱也好这个,阶层也比较高容易接触到大师,眼光应该是比大多数玩家都要准的。所以这事儿咱还是不用操心了。
但凡是这东西有那么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是真的,这锤子它就落不下去。能让这帮人迷糊是不是正品的,哪怕是赝品也有研究的价值。
以上。
以前看过这么个新闻,一哥们去古玩店闲逛,一眼看中了墙上一副画,古玩店老板一看买卖来了,就开始吹这幅画,什么镇店之宝啊绝世孤品啊。
这哥们应该有点底子,看这画不像赝品,又找了个相熟的专家来看,鉴定为明代谁谁的真迹。讨价还价最后大几十万买了这幅画。
没多久组织了一帮爱好古玩的朋友来家赏画,其中一个朋友说你这画不真啊,你看这个笔法,明显不是明代那谁谁的画风。
这哥们就有点蒙了,难道是跟自己相熟的那个专家伙同古玩店老板坑自己?带着画奔省博找人鉴定,找了四个专家,竟然二比二平,两个认为是明画,两个认为是现代高质量品。
最后没办法只能上北京,托关系找了几个大佬研究半天,终于得出结论,这个画是现代画的,但是画画的这个纸,确实是明代的纸。而且落款的那方印,也确实是明代那个画家的真印。
你说这幅画要是拿到节目现场,是真是就只能看老天爷心情了。
对,都是赝品。
你看到的流程是收藏品升上来→藏主介绍→相关专家走下座位去鉴定→专家完成鉴定回座位说明真伪→该砸砸,该留留。
真正的鉴定并不是台上的几分钟,其实专家在上台录影前就已经提前详细鉴定过了,藏品真伪心里面已经有数了。这就是你认为台上品鉴时间少的原因。
人家只是走个过场。第一为了帮助观众代入,第二为了确定是否跟台下看的是一个东西。
赝品:砸;
存疑:留;
正品:留,给奖品,发认定书。
我以前看过一期《锵锵三人行》窦文涛问一嘉宾(好像是刘震云,时间久远记不太清)王刚砸赝品有没有可能砸了真品?嘉宾说砸的都是“一眼”就是所谓行家打眼一看的离谱那种。
各位,点赞同的我理解,看笑话点感谢的什么鬼啊
不知道呀,说个笑话。
有一个张总,他喜欢收藏瓷器,但是他自己也不懂,就瞎买着玩,回来买多了,有一个房子都堆满了,都是各朝各代的瓷器。然后他寻思着请个专家来看看,帮忙掌掌眼。
看完后,正在犹豫怎么开口呢,这个张总性急,就问专家,这屋子的东西咋样啊。
专家编不过来就实话实说,说:张总啊,您这个屋子一大半的东西,都不好说啊,我拿不准。
张总听后就不高兴了,决定从此好好学习瓷器知识。终于张总成了专家。从此,他一屋子瓷器都是真品了。
跑个题讲个马亲王讲过的笑话。
说某期鉴宝节目有人拿了个铁疙瘩说这是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制作的炸弹,专家鉴定一番说不对,你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黄崖洞兵工厂出品的!
王刚老师一听是赝品,高举护宝锤就是一锤子……
王刚在节目里说过,节目组有一个专家鉴定小组,每个藏品至少要6名专家看过。节目中出来解读的那几位只是代表。
6名专家只要有一个不确定是的,这个藏品就不会上节目。
这个回答下边举了很多专家看走眼的例子,但都是把的看成真的,无论是真看走眼,还是拿钱了。但要知道,把的鉴定成真的,这里边有利益有好处,所以有人干。
但反回来说,把真的鉴定成的又有什么好处呢?鉴定为就毁了,又不能低价收购走。而且还是6位专家。
我长期看这个节目,先说说节目的规则和实际流程。
1 群众提交藏品,进行初选。专家组会筛选可以上节目的藏品。通常就是一眼的还有明显是真的
2 每一期节目有一个主题,比如 瓜瓞绵绵。这就需要筛选出有这个瓜瓞绵绵图案的藏品。这就有可能凑不够数量了。如果没有足够的藏品,呵呵,找演员也行,王刚演戏的排挡就不止一次当过“藏宝人”,当然拿出的藏宝,一点是赝品了
3 展开节目,王刚这一挡节目是知识最丰富的藏宝节目,没有之一;是鉴定藏品最严谨的节目,没有之一;是刺激的节目,没有之一。王刚的主持能力很强。展示重宝的环节,直接体现了整个节目组的实力。
4 如果认定藏品为,而且属于没有丝毫价值的,并且3为专家一致认为,并且藏宝人不愿意退出游戏,砸掉。
注意,瓷器书画为就不值一文,所以砸掉。玉器象牙等不是古玩也不砸。
按照这个流程,砸掉真货的可能性基本上是彗星撞地球。我的理由如下
1 初选的时候,就选的一眼的。有任何争议的都不能上节目。否则按照节目规则,专家组有任何疑义的藏品,就不能奖励也不砸,这节目就不好看了。
2 把货说成真品,收鉴定费可以好做;反之把真货砸掉没有任何利益,反而惹一身骚。不会有任何专家有动力故意砸掉真货。所以6个专家独立评审为一眼,就是他们基于技术的判断 。6个专家一致判断为一眼的货,大家认为它为真货的概率比彗星撞地球高多少。
收藏界是以赝品为主,真品为辅的一个特殊存在。
前两天收藏界就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总而言之: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了。
就在这几天,书画与白酒界共同流传着一件大事,据说有一群人一次就喝掉价值两千万的茅台酒。
具体来说,故事发生在2019年9月18日,杭州瑶山书院举办“2019中国古书画秋季论坛”。
众多收藏家先是鉴赏了宋元明清的100幅书画真迹,之后兴致高涨的到筹建中的“世界第一酒庄”共进午餐。
一位江苏收藏家,拿出两瓶祖传茅台酒前来助兴。当把酒摆上酒桌之时,只见得金灿灿、蓝洼洼,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真是两件好宝贝。
酒瓶正中三个大字“茅台酒”,左侧写有“成吉思汗府公用”,右侧写的是“至正八年六月吉日”。
大家都知道“茅台酒”,那可是一等一的上好酒品;“成吉思汗府公用”着重突出了其皇室御用身份;“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即公元1348年、元代,凸显了其悠久的历史。
价值上亿的元青花,装着陈藏671年的皇室御用茅台,这是何等的牛逼克拉斯?
当下就有人说,此酒太过珍贵,存几十年的茅台都能拍卖出几十、上百万的天价。这等存放六百多年的皇室用酒外加“鎏金开光白釉地青花字抱月瓶”,岂不是价值连城?拿出来喝实在暴殄天物。
江苏收藏家大手一挥说,我知道其珍贵无比,曾建议茅台酒厂建一座古酒博物馆将其供奉,谁知他们竟然不要,说他们酒厂没有这么长的历史,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今天我既然把酒带过来,大家就都尝尝。此酒乃是我家祖传,共有三瓶,这次喝掉两个。大家都是搞古董的,应该知道最后一瓶孤品的价值......
此时,又有人发言道:如此珍贵的白酒,最少价值千万,这哪里是喝酒?简直就是在喝清代翡翠,在喝红蓝宝石,在喝钻石。
话声刚落,“砰”的一声,酒打开了!
酒瓶一开,只见得一股白烟飞起,先是飘在空中化作醉八仙朝拜八方,后又幻化为贵妃醉酒婆娑起舞,隐约间似乎还有梵音缭绕,细细一听好像佛祖在口吐真言:“这酒真TMD好!”。
此番异象,让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还是江苏这位收藏家有魄力,端起酒瓶就开始分杯倒酒。
酒一入杯,更显其不同之处,酒液金黄似尿,酒体粘稠似痰,有人端起来就一饮而尽,半滴不剩。
旁人问道:何必如此贪杯?答曰:太黏,咬不断。
众人推杯换盏,不大一会,两瓶酒全部喝完。
酒虽不多,却是真醉人,毕竟是珍藏六百多年的老酒。每一口都是人间精酿,每一滴都是岁月精华。
一百多位收藏家都喝嗨了,混乱中不知谁把价值上亿的元青花酒瓶给顺走了。
价值千万的酒喝了,瓶子也没了。拍卖场上又少了俩镇国之宝,真是遗憾......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税收和死亡。税分很多种,其中最让人窝火的就是“智商税”。
智商税又称低智税,而收藏界是智商税产出最高的地方。
上面一百多位收藏家,把一瓶的不能再,添加剂多的不能再多的茅台喝的不亦乐乎。
却没几个人想一想:1348年已是元朝末年,成吉思汗死100多年了,还成吉思汗府?不熟悉历史与茅台酒厂史,可以理解。不熟悉鎏金与电镀的区别还收藏个毛?
这些人就是妥妥的智商税上交大户,收藏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主。
原本酒和收藏不大沾边,但这些年随着老酒市场的火热,还有酒企与媒体的推波助澜,白酒收藏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老酒也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某类东西,一旦和收藏沾边,价格就会猛涨。一个新行业,有很多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有很多前来收税的。
说老酒道老酒,只有够“老”的酒才能卖出高价。老酒数量是有限的,但收税人的聪明才智是无限的。
白酒圈里最著名的“茅浆窖”,就收了很多人的智商税。
尝到甜头的收税人,不停的推陈出新,不仅有十大元帅,还创造出晋裕公司抗日时期的慰问酒,把“老酒”收藏直接推进到民国。就是这种明显骗鬼的货色,某电视台请的骗子专家居然评估价值15万!
既然有15万的民国汾酒,那么有1000万的元青花茅台也就不稀奇了。
收藏界真是个见证奇迹的好地方,别的行业造千千万也赚不了几个钱,这里逮住一个就千百万。
一边是“专家”们胡说八道的满嘴跑火车,一边是大批着急交税的。
这么好的行情,骗子真的有点不够用了!
我们学古代艺术品,练习眼力,对于我们这种穷人来说,买个半只残片,会为他的发色着迷;看个经典大展,算是凤毛菱角,如果看到首博、浙博、上博、苏博····里面的东西,在你们眼里,可能是莫名的文物,在我们眼里,每一寸都是值得自己抚摸轻吻膜拜的,因为确实这样的东西太少了。
中国传统社会,有一种“让民间”文化,“民间”的,就要认可他,给尊重(自尊),留有余地。
譬如中医,民间有郎中;武术,民间有高手;围棋,民间有大师。民间是一趟浑水,人外有人天外天。这种民间文化,碰上热爱传统文化的“古玩收藏”就诞生了国宝帮这样的“民间奇葩”
他们可以一眼不看,指着博物馆骂赝品,怼专家说对方无见识,自己手里的东西,是巧了又巧的亿万分之一,博物馆,都是专家打眼了收进来的垃圾。
时间长了,你吹我慈禧太后的痰盂罐,我捧你熹贵妃的裹脚布。这样的现象,实在太可怕了。
不同的收藏者,有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层,久而久之大家彼此孤立,各自分开。王刚砸烂的是专家眼中的赝品,民间眼中的国宝。
两个群体,彼此是脱离的。
我2012到2015年这一段时间天天看类似节目,那时候这种节目多,后来我通过电视分辨文物真伪有90%的成功率,我看着不顺眼的,基本就是高质量品。
90%基于一个遇见真品,或者珍品的可能性很小。
利益相关:家里开古玩店 收藏十多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一是电视栏目的编排上,砸烂是主要爆点,真鉴定一切都是为了砸烂这一刻的戏剧矛盾做铺垫,所以物件真的选择上,真不重要,物件是最重要,其他还有节目安排的群众分成两队激化矛盾,让节目更刺激。
二是物件,藏品原则上,赝品也分三六九等,就跟你买的鞋包一样,行内人一看就知道真,外行就只能从价格上隐约判断,所以这些物件、赝品绝大多数是对专家来讲是不到100块的乔、300块的劳力士这种,相信我,外行内行看东西不是一个门路,说句实在话,以瓷器为例,大部分人连唐宋元明清都搞不清楚,根本没有办法去分析到具体朝代具体时期的形制特点,而在专家眼中,一眼就能看出青料颜色,图案样式,器型特点,胎质好坏等等符不符合当代特点,赝品太难在所有外观上都面面俱到,一眼就可以辨真,如果全部到位,这才是所谓的“有一眼”,然后才值得上手颠份量,看底子,关注胎釉结合,颜料深浅,甚至借助工具看气泡形状与破碎程度…如果你要确定一个瓷器是真的,需要各种鉴定,还会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如果你要确定一个瓷器是的,往往有一眼的机会都不用给,太多太多看一下就知道的不行了。
三是收藏市场,百件不存一真都很正常,货太多太多,去除晚清民国低端民用货,想找个真的都难,一期节目就砸那么三四个,乱砸几率上都太小。
所以我认为,节目组一是没理由找那种真难辨的藏品去砸,而是本身想砸真品的几率也太小,专家团队也不傻,一时看不明白的东西放那就是了,海选那么多,犯不着砸自己饭碗,换你做一个撕鞋的节目,找上莆田的大师,耐克的材料工程师,民间的藏鞋大神三方鉴定,然后专挑不到100块的鞋撕,能出什么幺蛾子。
最后为什么停播,收藏其实就是藏人心。有人别有用心,暗室欺心,甚至包藏祸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