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子批发有哪些关于你所在行业的事情,业外人士会觉得难以理解?
眼镜不要去眼镜店配,应该去视光中心和医院配。
这篇文章的素材来自一个从事医疗行业的姐姐,我将以她的角度来叙述本篇回答。
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说说医疗行业,业内很常见,外人却不知道的事。
1.病人会如果不是特别缺钱,去医院挂号一般会选择挂“专家号”而不是“普通号”。但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医生出门诊今天是“普通号”明天可能是“专家号”
除非是医院外聘的专家,都是“专家号”。
2.去医院看病一般都会让你先查血,查血不是检查病的必须,但是是预防病的必须。
只有查血才知道病人有没有传染病。医院每天人流量这么多,传染病在医院危害太大了。
有些病人本身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有传染病。
3.现在基本上都知道皮肤要防晒,不防晒的皮肤容易衰老、长斑。
但是眼睛也要防晒,因为紫外线可以直接照进眼底,增加白内障、翼状胬肉、视网膜黄斑病变等疾病的风险。
4.现在的美容项目越来越多,甚至去美容院,美容师就会推荐你保养卵巢,把女人比喻成花,而卵巢就是女人的根。
但是卵巢位于小腹比较深的位置,正常大小的卵巢,从肚子外面根本触摸不到,不可能提升卵巢功能。
美容院的「技师」们,只是装模作样地在揉肚子罢了。
5.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女人生殖系统的洗剂开始流行起来,某广告的“洗洗更健康”几乎深入到每一个成年女士。
使用各种妇科洗液,特别是阴道冲洗的产品,会破坏阴道菌群平衡,反而越洗越糟糕。如果要洗,用清水就好。
6.电视中经常看到,有人晕倒了,很多人去救是先掐人中。
其实掐人中没什么神奇,它不能治疗疾病,只是一种检查患者意识的方法。
能醒的不掐也能醒,不能醒的掐破都没用。
7.记得有范爷还火的时候,去各处做宣传,被夸皮肤好。范爷的回答都是她每天都敷面膜。
冰箱里没有吃的全是面膜,很吓人啊。
其实面膜用得太多、敷的时间太长,会使角质层过度水化,造成角质层损伤、皮肤变薄、屏障功能受损,反而对皮肤不好。
学明星天天用,不仅不护肤,还浪费钱。
8.经常听到有人对我说,吃猪蹄美容因为里面有满满的胶原蛋白,吃银耳美容,也是胶原蛋白多。
其实胶原蛋白吃进去,分解后才会被吸收,并不能直接变成皮肤上的胶原蛋白。
9.很多人眼里可能医院是很好做的,因为因为现在人都觉得看不起病,但是大部分公立医院做手术都是在亏本。
10.如果一个医生经常到你病房,主任也经常看你,不是他们开始关心你了,很有可能是你的病情有变化了。
11.所有医生喜欢那些对医生很信任的患者。你越信任,越理解,或许你的病恢复愉快。你不理解,经常找医生吵,对医患双方都不利!如果你说:医生你必须给我治好,必须给我手术做好!哪怕你的病很简单,这位医生都不想给你看了。
12.所有的医生都害怕一遍又一遍跟患者家人讲述同样的病情,害怕患者家属一个又一个来问。医生希望交代病情时,所有家属都在,说话算数的人能在。反复的说太累了。
13.给医生拍照,录音的,这一招会激怒所有中国医生,地球上所有医生。因为你们不信任。你信任医生,对于医患和谐的关系建立,对病情的康复,都是及其有利的。
感谢 @职场 邀请,就来说说互联网行业吧,想到哪说到哪:
1、这个行业在干什么、外延有多大,不光外行搞不清楚,我们自己其实也说不上来。
昨天 @马力 在直播中提出,与互联网行业密切相关的从业者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人,这个观点我是相信的。因为这个行业的本质,其实是在整合社会资源,把各种商品、服务和信息连接起来。
小学老师讲过一个「千人糕」的故事,说一个枣糕需要一千个人的努力才能做出来,有人种地,有人种果树,有人生产农药和化肥,有人加工厨具,有人负责每一个环节的运输。
就拿这个过程来说,互联网行业有的时候是舞台上的旁观者,只是在默默提供着信息和工具,比如给农民提供更加智能的市场信息,避免滞销;而在有的环节,互联网行业则成为了 C 位的主角,比如一手策划某种网红枣糕的营销,从品牌策划到成品的交付,用直播和短视频做宣传,用电商服务提供产品,已经完全突破了早点摊的玩法。
至于互联网行业在哪些舞台上继续旁观,在哪些舞台上能抢下昔日主角的风头、独自完成行业资源的整合,短期之内不断会有尝试,但不会有定论。
2、互联网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能力,是个透明的门槛,直到你被绊倒的一刻,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不适合。
互联网行业离职率高,这一点,哪怕您村刚通网,也应该知道。本世纪初,就有知名咨询公司指出了这一点:
离职率高,一个原因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以消除:因为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太快,雇主难以知道员工过往的经验和知识是否足以胜任新的工作;因为行业格局和生态环境变化太快,雇主也不知道现在看上去非常靠谱的公司,明天会不会突然变成奇葩。双方都是在不断地刮,如果刮开看到一个「谢」字,那么马上另寻高就不浪费彼此的时间,也是从业者普遍接受的一种体面。
因为变化快,所以很难形成定论,怎样的「专业知识」才是最适合的。前一阵子做了几场部门招聘的初面,面完之后跟部门负责人反馈,对方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候选人「聪明」吗,反应快不快?然而,直到实际试图解决一项新问题前,谁又能判断一个人聪不聪明呢。
3、这一行,对于应届生来说,月薪的确算是各行业中比较高的,但论时薪真的未必高。
我其实说的不是 996,而是说,你赚取的薪水,其实有一部分是用来购买你「随时待命」的状态,是在购买你在工作时间之外还在不断去学习提升。进入这行以后,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每天六点多起来,看看新闻,写写东西,处理些需要整段时间不被打扰状态下完成的工作 - 因为在其它时间你会不断接收到工作相关的信息,难免会因为追逐细枝末节而心烦意乱,只有选取一个大部分从业者睡觉的时间才能好好跟自己相处一会,也只有像这样很短暂的时间,是在工作状态之外的。
接下来几点,不做详细展开,仅仅是基于个人经历的一些想法,未必具有代表性,仅供参考:
- 虽然时常能看到各种令人窒息的言论,但这个行业总体来说还是聪明人多,毕竟囊括了中国具有较高学历和较为开放的思维模式的一群年轻人;
- 竞品之间看似打打shasha你死我活,但其实彼此都在给对方输送人才,在「仇家」之间跳槽是常规操作(我厂每周的篮球活动,就经常混进来一群人在某字节的前员工);
- 裁员的确可怕,但其实大部分人都能在被裁后较短时间内找到工作,竞业条款才是最要命的。
- 个人这个行业的发展不是线性的,不要指望熬出来,一个人的起点和前几年的发展很关键,大器晚成...是不太好指望的。
大抵如此。
谢邀 @职场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还是来谈谈智能贩售行业好了
前几年,借着新零售的风,涉足智能贩售行业的人员也愈来愈多了,其中很多都是没有经验的新进者。
这些新进者,凭借着自己想象中的商业模式,就开始了智能贩售设备的制造,但从结果上来看,阵亡者居多。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其理论中的商业模式,在其设备上,根本就是得不到支持的(或也可以理解为,其商业模式本身就没想好,在其设备上根本就无法立足)。
无疑无人智能贩售是尤其独特优势的,占地小,放置方便,且无人值守,故此与传统贩售相比较而言,尤其独特的成本优势,但同时,因为运作模式(与传统销售相比较而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故此对其各项要求在无形中也提高了许多。
因为具体要求牵涉面较广,故此本问题中,笔者只谈无人贩售设备本身的问题就好了。
对于请教笔者的无人贩售新入者,笔者总是会问,你懂传统运营吗?商业模式的细节仔细想过了吗(考虑到各种细节与问题了吗)...对此,一般人都觉得好像这没有什么必要似的,因为他们认为,我就是弄一个用来自动贩售的销售设备,要弄那么明白(细致)干嘛。
只是他们真的没弄明白,智能无人贩售,实质是一个物联网项目,故此若没弄清楚这里面的枝节,贸然一下将设备大量铺设下去,(和纯互联网项目相比较而言)后期基本上是没什么补救机会的(或补救成本相当之大)。
记得前两年,有个行业中的朋友,邀请笔者去看一个北京的无人自贩项目,据说是做生鲜的,在冷藏销售设备上花了很大精力与财力,现在还是有些问题,故此想听听笔者的意见。
在看完了这项目设备的相关资料,笔者总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后来终于想清楚了,原来这个设备是开放式销售的,而这种开放式销售设备,用来销售生鲜,(刨除其他问题之外)就是最大的致命问题。
道理非常简单,这个项目的人员,根本没有做过相关运营,所以根本不知道,这类(生鲜)商品只能封闭销售的原因在哪里。
记得当时笔者对此做了相应的解释,生鲜产品牵涉到食品安全,现在你用的是开放式的无人贩售设备,那也就是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悄悄的在设备里故意放置其他物品,所以若是有其他人恶意破坏(项目)该如何应对(防范)。
如果极端一点的说,在你的生鲜商品中撒一把毒鼠强,那你该怎么办?即便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若此事一旦发生,单就社会影响来看,这个项目就得黄了(因为这个项目从规划来说,体量还是较大的,初步估计设备成本金额得超过亿元)。
前段时间,笔者又受邀看了一个无人贩售早餐的项目,看完之后,笔者也对项目负责人直接阐述,看来你们是真不懂运营和设备。
项目负责人不服气,解释道这个设备只是个载体,真正的商业模式不在这里。对此笔者只能苦笑,说道:
早餐需要保温的吗?你这设备现在不具保温效果,如果增加保温效果,设备内置必须得改,成本会大幅增加,加之增加保温措施,所以对目前这设备现有的材质,工艺等都会有新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对于一般厂家来说,是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原先的商业模式,各种盈利测算,都已经废了。
对此,那个项目负责人无言以对,当然从现有情况来看,那个项目笔者现在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估计阵亡可能性居多。
因为设备部支持新商业模式,导致新业务无法顺利开展,在行业内部也是屡见不鲜的
记得前段时间,几位行业资深人士请教笔者,为何现在某(行业头部)公司不上现在市面上已经有的互联网玩法,而一直在(互联网化上)墨守陈规。
对此笔者解释道,因为这家(行业头部)公司的设备,大多是5-6年前的设备,其工控与相关硬件,均无法支撑新(互联网)玩法所需空间,故此大概率不是别人没想到,而是实质上其在现有设备上无法实现,原因就在于其现有的设备无法改造(改造起来成本太高)。
综述:对于想涉足智能自贩的朋友们来说,看似设备挺简单的,但实质却相当的复杂,若搞不清楚细致的商业模式与传统运营,还是较少涉及为妙。
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所帮助
谢谢职场邀请啊!继续延续给官方账户面子的行为!
作为保险行业的精算师,我觉得最经常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是几个事情:
- 也算是一个专业认证的金融从业者,我觉得精算师第一点让普通人误解的就是 - 我们都会投资。这个真的不是这样的,相对于CFA的内容,我们对投资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很初级的市场特点理解,从一个经济理论的层面上看股票,房产,信贷类产品。大部分精算师都不是投资部门的从业者。
精算本身也并不是精算投资,所以经常因为对投资的一知半解被身边的朋友‘鄙视’,哈哈哈,感觉好像没有在证券公司做前台的朋友懂得多呢。 - 对公务员事业编的看法 - 我的家乡是一个公务员大省,所以很多朋友都是公务员,事业编的,像科举一样的努力的去考。对于他们来说都铁饭碗,好保障,在很多像我这样在英国做养老保险的人眼里,真的是很危险的一个东西。
我现在的公司,是英国DB养老金最大的玩家,眼看这那么多英国老牌企业被养老金压得喘不过气来。让我不得不觉得,不管是养老金并轨,还是通胀,在不是特别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对于现在加入事业编的朋友感觉有些担忧啊。
展开来说,我觉得我不以投资或者抵押形式存在的保障,都表示相当大的怀疑,不管承诺的这个公司和团体有多大,我第一反应永远是觉得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所有人对金融业都有迷之向往。作为一名主攻系统设计的精算师,很多朋友都觉得我肯定是天天指挥一堆码农各种人工智能云处理,高新科技天天有。很多新公司可能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很多成名已久的公司。。。。
其实不然,在英国,很多保险公司别说新软件了,office 2010还有用的。作为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行业,很多业务依然在70年代的系统上慢慢的挣扎。看似光鲜的精算师,人模狗样西装笔挺走到公司,打开excel,打开notepad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在很多英国精算师毕业生的生活简直就是日常。
谢邀。
我是以前是做海乘的。大概会有以下的情景:
以上。。。。
谢邀,我说说我们服装行业,因为我是从事外贸服装的,所以很多顾客不理解,为什么你们家的东西很贵,别人家的东西却便宜不少。这里老淘就要科普一下,有些东西,看起来一样,特别是仅仅从图片来加以区别,在内行人内心会有噗嗤一笑的可能。
因为衣服可以分为很多种,专柜正品,yuan单尾货,高质量货等,有些顾客就只是为了价格便宜,什么品质也没有去深入的了解,张口就来,谁谁谁家的便宜。其实我们也是想能够为大家带来便利,能够有好的价格来提供给顾客更好的东西。
再给大家说一说那些黑心购买的一些常见的操作手法,之前有爆出有专业做微信定位模拟器的,一方面是为了装*,常见的是微商的一些手法;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为了购买,人在国内,货也是从国内发的,那么是怎么操作的呢,一般购买会从市场上拿一些货来当正品,然后发货从国内到美国兜一圈,然后再到消费者手里面,这样顾客就误认为是从美国发出来的,里面的电子小票子,银联什么的都不要信,一块钱都可以弄到的东西。
当然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还是有很多良心的购买,是真真实实的购买,身边最近的就是香港购买,确实很辛苦,还要冒着港*的风险,也是佩服,太敬业 了吧。。。
说说律师这个行业:
1.“我就问几个问题 不收钱吧?”——当事人往往觉得律师咨询特别容易,就是耍耍嘴皮子,但是你可知道中国的法律有多少? 你一个问题我得查多少法规??法规规定不够细致的,我得看多少案例??
你可以随便问问 那你是不是允许我随便答答?那我倒是不介意不收钱。
2. “律师行业是不是都很有钱?”——律师行业就是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可能真的是精英又rich,一部分的律师大大可能可以过着小资又不错的生活,而也有很多的律师助理们刚出来可能还比不上餐馆里服务员的工资水平。
3. “你是律师,你这都不会?”——律师并不是什么都会,也不是你问什么问题他都能信手拈来地回答你。很多问题表面可能会懂,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是需要做法律研究的,需要查阅大量的法规和案例的。更何况很多律师都有分专业领域的,不是它的专业领域,只懂皮毛,律师也不敢随便回答你的。
4. “律师是不是都能言善辩?”——律师分为两种,诉讼律师和非诉律师,诉讼律师就是大部分人眼中 的律师形象,在法庭上侃侃而谈,其实也不尽然,法庭上发挥得当固然是好,但更多的是证据的有利和提交的书面意见的严谨性。另外还有一种就是非诉律师,非诉业务有做公司的法律顾问,做企业的并购重组。做发债业务,私募业务,IPO业务很多,这类律师更多的是对企业做尽职调查,给企业设计交易架构,起草法律意见书等等。
5. “这不会构成犯罪的,而且不会被发现的!”——当你习以为常你以为不会构成犯罪的事,其实就是触犯了刑法的时候,在利益面前,巨大的蛋糕诱惑面前,你往往心存侥幸,以为肯定不会发生,到事后才来后悔,可世上又哪来的后悔药呢?
6. “证据意识很重要”——不要总以为道理在自己这边,就高枕无忧,法律就会站在你这边,正义就会偏向于你。然而,道理在你这边这件事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老天爷知道,如果你没有证据,你怎么让别人知道,让法官知道。凡事多留一个心眼,要知道如果没有证据,谁也帮不了你。
7. “法律只保护很傻很天真的人,不保护太傻太天真的人”——学司考的时候老钟说的一句话,现在依然觉得很有道理。不要以为你被骗了法律就一定会保护你,事实并不尽然,很多事情都要综合考虑的,法律并没有那么简单,公平正义的维护也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你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就要多有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光有自己所谓的事实真相并没有用,况且谁知道事实是怎样的呢?要知道,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事实不可能完完整整的还原。学会保护自己很重要。
我就很纳闷,现在的小白为什么都觉得打爆款,月销十万笔才是真正的做淘宝。
致敬神文:优秀的女孩是没有性生活的
参考文章:
优秀的程序员都是不用屏幕的 @lala
优秀的程序员都是不用 IDE 的 Nikita Nikitin
优秀的淘宝卖家都是不刷单的
前几天我在公司接见了一个小白粉丝,连续问几个行业问题他都没答上来。
尴尬之余,我问他;“你没有什么理想吗?你现在最渴望的事情是什么?”
他转悠着大眼睛,不思索道:“打爆款。”
真没想到在电商圈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我问他这为什么能成为现阶段最渴望的事情,他反问“你真的不想要爆款吗?漫漫长夜你不想一觉起来卖到库存不足吗?”
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这么目标明确的创业者,一定是个BOOK多得的人才!
于是,我决定:把他赶出去。
这几年,在淘宝美团闯来闯去,原本内向型人格的我,做事也逐渐变得风风火火,在高强度快节奏下像个打单机器,不带一丝感情绝对执行工作计划。
无论是生产厂家圈,还是一件代发圈,这两圈子的卖家各个都能独领风骚,久而久之我认识了太多优秀卖家,然后我发现一个残酷的共同点——
他们都喜欢赔本赚吆喝。
没货源吗?1688现成的货源,实惠又包邮没的说。
没资金吗?一件代发是最省钱的玩法了。
我问过其中一个:我看你店铺折扣这么大,流量这么少,你还想好做吗?
他说:废话,肯定想啊。
我问:那你为什么不改改标题,刷几单主词呢。
他叹气:不,先用低价怼上去。
他意味深长道:优秀的卖家是不刷单的。
跟我聊天的这个卖家,本身家里有工厂有货源,工厂年销千万那种,还成功接了不少高防品牌单,产品质量比正品还好。
他先去拼多多工作上班,在深圳工作几年,回乡后,并没有拿家里的货,拿着在深圳工作存下来的积蓄,自己跑到淘宝创业。
最开始半年,几乎把钱赔光了,死咬着牙不跟家里说,又死要面子不肯跟朋友借,他卖了富婆八十大寿送的礼物,终于在又一个半年后转亏为盈。
他还从来没有放弃过好评返现,狂开车,砸供应链。
这样的淘宝卖家,恐怕很有可能找我借钱。
我还认识一个做一件代发的卖家。
他是那种能24小时客服秒回可以三天三夜不用睡觉的人,浑身散发着年轻人的活力,这几年来,他的所有公司,员工,都是靠他一把键盘敲出来的。
卖家这个圈子,大多数都苦苦挣扎,能盈利的,基本上出场就是脸色暗沉顶着黑眼圈,自带恐怖音效,压根不像大家传统印象中轻松月入百万的形象。
然而这个卖家兄弟却是圈子里的一股清流。
他最大的爱好便是在无聊的时候在家里选最火的产品,开车,砸几十万打个爆款玩一玩,活得不像是缺钱的人。
淘宝这个行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供应链才可以任性,他也一样,在圈子里有时候身不由己,会在奇葩的客户的要求,要求返现,包邮,送赠品,不断地狠狠敲打键盘。
同为电商产业的人,在面对市场仍是天猫店当道的大环境时,绝大多数人都被迫无奈会去刷单,开车,租仓库,做品控,久坐在电脑前,开上一天又一天的车,久而久之,人都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变得神经兮兮。
他却不会受到影响。
我问他:你到底怎么保持一颗平常心的,刷那些你不想刷的单,开那些开不完的车, 花着本不应该花的钱,你怎么能接着获得如此潇洒自在,不会干扰到你的内心?
他笑,说:你没做过一件代发啊?尤其是高利润的蓝海产品?
我立刻懂了。
即使是不喜欢的产品,也可以用专业态度去包装,在适量刷单的同时,依旧保持自己的利润。
就好比小时候写那种歌颂体作文时,我们都有几套模版去对付,获得应试的分数保证自己不被家长、老师训斥后,依旧会在自己的笔记本写真正想写的小说。
这种本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尤其是在出社会后,看尽繁华世界依旧不骄不躁,分得清妥协和执着的度,是非常难得的。
他在刷完那些单后,依旧能大利润盈利,实在令人钦佩。
像他这样高质量佛修成仙的淘宝卖家,对于红海,肯定不会有着传统的执着。他知道他的人生不应该被红海产品带到沟里去,所以,他不迷茫。
我希望你明白,产品的价值从来都是由运营者能力体现,而非由刷单开车体现。
上周跟朋友吃饭,他说他认识的一些教人做淘宝的,总会认为做淘宝没那么复杂,缺什么刷就对了,美工外包,运营外包,客服外包,认为我们当老板的没必要太累去拼搏,有什么工作让手底下的人去做就完了,月入百万轻轻松松。
他跟我说,可你不一样,你会一直提醒我,要我这个不能刷,那个不能刷,要我不要过于关注曝光率,要我只看利润,你好像特别看重卖家的利润占比。
做淘宝不看利润看什么呢。
大部分卖家,在日常运营中,当然会刷单,开车,在乎自己的曝光,转化。
但是,若一个卖家真正想成为他理想中的样子,仍是要不屈服于淘宝这个微利时代的陈旧规则,仍是要不妥协与这个砸钱的主流玩法。
唯有要剑走偏锋,不刷单开车。
仍是要时时刻刻对美好满怀期待,对未来充满渴望,对曾经烧过的钱心怀敬畏。
要记住啊,知世故而不世故,为好做而做淘宝,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看完记得点赞关注一下
刚做市场营销前两年,有一年过年回家,我妈说有个亲戚的女儿是营销经理,要我向她学习下工作经验。
然后,小姐姐来到我家,递给了我一张名片
×××御府营销中心,营销经理。
嗯,那一刻我明白,
全国各地的楼盘营销中心,已成功将营销行业带跑偏了
言归正传,我的另一篇回答,有详细说过广告行业到底是干嘛的,下方传送门
广告公司都是做什么工作的?进广告公司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保险公司不是靠拒赔而好做的。
在国内,保险行业名声一直很差。
每当有“保险公司泯灭人性,拒绝赔款”的新闻时,都可以轻松引起狂欢。
保险公司虽有千般不对,但人家真的不是靠拒赔而维持生活的。
就让我来为大家揭晓下,保险公司是怎样利用我们的保费以及如何盈利的。
2018年,中国平安年收入9768亿元,击败华为、腾讯等企业,绝对的深圳一哥。
平安作为国内保险巨头,当然能有这资本,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会有这实力的。
谈起保险公司,很多人心中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坑,其次就是觉得有钱、钱、钱了。
当然啊,你保险公司一年坑我多少保费,你很骄傲?估计不少朋友都是这想法。
好吧,就让我带大家一探究竟,保险公司拿我们的钱去干嘛了。
别说话,先上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1、纯保费:
纯保费包含风险保费和储蓄保费两个部分。
风险保费:专门用于赔付承保期间出现的理赔费用。虽然这部分费用无法具体确定,但却可以大致估算。
比如 1 个 60 周岁的人,在未来 1 年中的生死情况,是无法预先知道的;
但是如果对 50 万个 60 周岁的个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人中死亡数会有一个稳定的概率。
储蓄保费:这部分是保险公司专门留出来,用来赚取投资收益的,这部分也很重要。
2、附加保费:
附加保费主要是包含保险公司的一些运营费用和预留利润。
管理如此庞大的金融机构,需要考虑到场地的租金、员工的工资、电脑 IT 设备、巨额的广告投入、销售的佣金等,而这些成本都是要分摊到保费当中的。
除此之外,至于保险公司会预留多少利润,每个公司都不一样。
一些新兴公司为了提高知名度,获得市场份额,出现极端情况“赔本赚吆喝”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每年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全部被保险公司当成收益装进了口袋;
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成本,无论从保费的设计还是定价,都是非常复杂的。
保险公司怎么好做的?
在扣除成本后,保险公司主要的利润来自于三差,分别为死差、费差、利差。
死差
当保险预期的赔付额与实际的赔付额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值时,就产生了“死差”。
比如,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预估 100 个人里会死 10 个;
而实际情况死了 8 个人,那么保险公司就赚了 2 个人的保费;反之如果死了 12 个,保险公司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费差
即公司预估的成本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
主要包括了销售的佣金、场地费、人员工资等,如果实际花费比预期要少,那么这一块就可以盈利。
比方说保险公司今年预计成本是 1000 万,因保险公司人员架构优化减员增效,
年底实际只花费 800 万,这差额的 200 万也就成了收入来源之一。
利差
这么多钱在手,拿去干嘛?当然拿去余额宝......嗯,这是我这种升斗市民的想法。
保险公司就是一家金融公司,当然是拿去投资,钱生钱。
如果收益比较好,就会产生“利差”,即预定利率和实际投资利率之间的差异。
如果实际投资利率低于预定利率,很可能会带来惨重的损失。
1996 年就曾今出现过,保单预定利率过高,而投资回报率太低,导致许多保险公司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据说有的公司亏空了近 800 亿。
一般来说,预定利率越高,对消费者来说,保费就越便宜;
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投资收益,才能盈利。
目前各大公司的产品保障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市场的竞争,产品的价格也不断降低。
因此通过死差和费差赚取的收益越来越少,利差反而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来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长期险为例,保险公司每年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保费收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是获得收益的基础.
如 100 亿元的可投资保费,获利 1% 就是 1 个亿。这才是保险公司收入的大头。
所以简单认为保险公司会通过恶意拒赔来获利,这种想法是比较初级的。
保险公司如何投资?收益高吗?
既然投资收益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来源,很多人会好奇,
保险公司都具体投了哪些呢,收益高吗?
由于保险业具有极强的公众性和社会性特征,
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负有很大的责任,其资金运用是必须受到严格监督和限定的。
《保险法》第 106 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形列式:
(一) 银行存款;
(二) 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 投资不动产;
(四)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那么保险公司的具体投资情况如何呢?
我们分别从宏观的行业平均数据和微观的某家公司数据来看:
1、行业平均投资收益
我整理了历年保险公司的主要资金运用情况,一起来看一下:
固定收益类:包括了银行存款、国家和企业发行的债券,主要特点是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权益类:包括股票、基金、股权等投资方式,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
从整个保险行业来看,虽然有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投资,
但固定收益类这类安全稳健的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的投资占比不多,
所以保险公司在股市上的亏损,也不会对我们的利益产生多少影响,毕竟那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另外有一些保险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大部分资金都会由资产管理公司打理。
不过数量还是非常少,很多都是委托给别的资管公司来打理。
2、平安保险投资收益
如果跳出整个保险行业,单独看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会发现投资风格会有些许变化。
在平安集团官网,我找到了平安集团2017年财务分析报告,投资情况如下:
(1)固定收益项目(红色部分)
固定收益项目偏向稳健,收益也会相对固定,占到了总体可投资金额的68.5%,比例已经很高了。
(2)权益类投资(绿色部分)
权益类投资项目,特点是 投资收益波动大,可能获得高收益,也有可能会亏损严重。
平安这类资产的占比不高,只有23.7%,但是比前一年比例上提高了一些。
由于投资风格的不同,平安 2017 年可能更加看好风险大、收益高的权益类市场,所以做了更多布局。
(3)投资资产合计(蓝色部分)
平安投资的总资产,高达 2.4 万亿,年报中显示总投资收益率为 6%。
在如此大体量的资金下,收益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这里仅仅列举了平安一家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
不过其它公司的资金运用也比较相似,只是投资偏好不同,比例上会有所差别。
虽然不同公司之间的投资比例和金额可能有所差距,
但保险资金“稳”字当头的投资逻辑不会改变,利差也会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是由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保险作为金融行业三大支柱之一,保险公司自然擅长利用我们的保费去钱生钱。
不过保险公司具体用我们保费去干嘛,赚多少钱,这都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作为普通人,我们学习点保险知识,学会挑选一款保障无缺陷的保险产品才更加实际。
【文末福利】
创作不易,如果文章对你有用,点个赞鼓励下?
限量福利来了!只要在深蓝保微信公众号回复:,你就能免费领取:
《投保指南》 : 保险又贵又坑,小白的你,想买却无从下手? 这份原价169元的指南,手把手教你买对高性价比保险,避开保险的坑~ 《全国社保实用攻略》:全网最全的社保资料包!你养老金能有多少?医保怎样报销? 你关心的社保问题,这里都能帮你解决!
以上尽是我呕心沥血整理的知识干货,居家必备良品~
作为一家互联网移民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于不被理解这件事可以说深有体会,心理变化也经历了这些过程:委屈——愤怒——自我怀疑——冷静——淡定——习以为常。
其实大多数人对移民的印象都是不好的,认为你是在把人才往外运输,帮富人把财富转移到国外,事实上,我们也想把国外人才挖到国内啊,但是很无奈的是,中国的移民门槛太高了,很多老外想移民中国都无门。
从2004年发出第一张绿卡到现在的15年间,中国的绿卡发放量总共不到8000张,平均下来一年只有几百张,数量非常小。中国绿卡是公认的全世界最难拿的绿卡。
另外,我们从来不盲目鼓吹客户去国外,身处移民行业,更加了解国外形势和方方面面的优劣,深知一点:外国的月亮从来没有比国内圆。
移民只是一项个人选择,就像你选择去什么学校上学、和什么人结婚、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一样,只不过变成了定居地的选择,你选择北上广深还是美加澳新,都是一样的选择。国籍能变,语言能变,但是你的身体发肤是不可能改变的。即便移民到了国外,称谓也只是从中国人变成了华人。
很多人认为,移民等同于不爱国。
坦白说,一个人又要移民,又要爱国,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就像一个人再婚了又要爱原配,跳槽了又要爱老东家一样,这样的移民爱国人士,活得不是一般的累。
最好的方式是去标签化。
我这里谈的并不是钱学森、李政道那样的科研大神,也不是那些到国内捐资助学的企业家,他们确实尽心尽力为中国发展做出过大贡献。我由衷敬佩那些为自己的乡土情怀作出牺牲的人。但它们就像天上参北斗的星星,高度让人无法企及。
我想谈的是某一类华人群体,他们爱国的方式比较特别,叫做“不许说中国不好”。
这样的心理,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内群体认同”,说白了就是“中国不好”这样的说法让自己丢面子,下不了台。但很奇怪的是,这里面很多人就是因为中国的某些“不好”而移民的。
这种做法其实也是拿着放大镜看自己身上的“中国人”标签的结果,觉得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要与“中国”一荣俱荣,一耻俱耻。
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但这样的“爱国”很廉价,因为除了打嘴炮不用付出任何努力;也很自私,因为其本质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展开的想象。
真正的爱国是什么样的?普通人没有能力建造两弹一星,也没有资本捐建学校医院,但完全可以回国贡献绵薄。
你可以回到那片你爱得深沉的土地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而不是听到“雾霾”两个字就矢口否认暴跳如雷。
你可以回到国内的岗位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而不是远赴异域他乡心甘情愿接受资本家的剥削。
你也可以将引以为傲的国产精品推向世界,而不是兢兢业业做购买赚中国人民的血汗钱。
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是真的过五关斩六将回到了刘大哥身边,而不是说说而已。
所以,希望大家明白一点,不管你是否有移民的打算,是否已经移民,与其动不动标榜爱国,不如多爱家人,多爱朋友,多爱自己,多爱眼前的美好事物。
合法移民只是一种选择,移或者不移,都没必要去抨击或者表扬。
#1:免费小电影的奇葩收费方式
有一个小电影网站(就那种),大家可以在这个网站免费观看所有该公司发行的高清电影,唯一的限制是,你需要同时按住Q、S、P、L四个键,影片才能持续播放,或者选择花9.99购买VIP解放双手。
乍一看是不是感觉这个规则的设定有毛病?
真的是如此吗?请对着键盘仔细思考或者在这个网站好好体验一下……
这简直是我见过的最聪明、最天才、最不可思议的收费策略!
作为地产商也时常面临这样的操作,政府以招商引资名义欢迎你投资建设,并且给你一大堆支持甚至绿色通道,(该看的都给你看,该给你用的都给你用,该开放的条件通通开放);
可是你真正要拿地的时候呢,打通上游往下游屡,下游告诉你不好使,谁干活就解决谁的问题;下游往上游屡呢,也不行;同时走呢,还是不行,你要解决村民们的云云的问题,哈哈哈,总之要(同时按住Q、S、P、L,)才能顺利拿地,或者直接充会员。。。。
#2:骗子的愚蠢破绽
有时候禁不住要为那些愚蠢的骗子们操心,到处留破绽,毫无专业性,这样真的能骗得到人吗?
直到我看到了这张图——
其实有好多这样的愚蠢破绽的模式设计在生活中,尤其混迹地产和金融圈的,看上去像破绽的事情,好多你站在上帝视角稍加思考就是细思极恐的天才级别的设计。
这里就没办法再细说了,举个栗子可能我就被迫匿名了,狗头保命要紧=,=
#3:地产圈怪相
地产大佬刘某,手里有一块开发好的楼盘,按市场价12k/m2出售,短时间就能获取一个亿的现金流,但是他就是死守高于市场价15k/m2的标价不放。
外行人怎么看?
是他穷疯了就是要卖高价?
是他不差钱,不稀罕那点现金流?
还是他预见了未来房价要涨自己在屯?
内行人皆知的情况:
本质原因是他根本不想卖,中小型地产商多数都面临开发本金不足,前期动用杠杆拿地,拿完地再用杠杆干工程,工程结算里也有杠杆,错综复杂的三角债关系基本上每个地产商都得经历,而且多数中小型地产商都是本着现金流为王的准则做事,做到最后现金流不健康的;
像他这种,如果不卖还能以资产的形式去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换取更多现金流,往后退两步,也能以不良资产的形式换主体打包换个好价钱;
但是如果真的一旦卖了,他就真的面临欠4个亿,手里有1个亿,净负债3个亿的死局了。
#4:再更...
健壮的二牛哥推荐阅读:《地下320米的26天》
一段你很难看到的亲历回忆
故事大赛: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亲身经历?二牛哥良心巨制:
健壮的二牛哥:终于,我种下了这颗十年前该种的树(青年大院复盘笔记)最后,点赞的人,活该有钱。
不请自来!继续为律师行业良性发展奔走,强答一波!
先前高以翔去世很悲痛,有说执业环境恶劣的,有说公共场所亟待普及急救设施的。
其实飞速发展今天,哪个行业都是!都有不被理解或者不为人知的套路。
经济发展下一步不仅仅是要看GDP,应该着眼于行业规范和良性发展,否则后果很严重。
互联网行业,医疗行业,电商,还有我们律师行业。
今天还要说说律师行业免费咨询问题。
免费咨询不是钱的事,是会对行业不理,对当事人也不利!对律师本身更是不利!
提供几个观点,分享一下自己经验!欢迎交流(wkd7386)!
不提倡免费咨询。如果是善举,另当别论,也与题主问的不符,如以前善人施粥,图的是行善积德。
- 免费不利于行业发展。免费的律师很难用心解答,这样当事人体验不好,从而会对律师行业产生不好印象,影响律师整体形象。
- 免费不利于律师发展。行业规范无法促成,有人在乎眼前利益,别人收费他免费,造成行业恶性消耗。刚起步的律师疲于免费咨询,没有基本收入,生活得不到保证,无法提高业务,导致新律师很难发展。
- 免费不利于当事人解决问题。免费的咨询,当事人自以为占了便宜,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最后你的事情真的解决了吗?还是问题越来越多。我接触的很多二审的当事人或者请过其他律师,都会有意无意的向我抱怨之前的律师云云。这个时候我很反感,不喜欢当事人抱怨同行,更不喜欢同行相轻。但是这确实反应出来问题,之前为了图便宜吃了大亏。
从经济学角度上,无论是年轻刚起步律师还是大律师,免费咨询都是其不可承受之重。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
答主刚开始执业那会经常遇到免费咨询情况,因为还未成为执业律师,无法收费。那会无论是十年没联系的初中、高中同学,甚至还有小学的,还是根本不知道什么关系的亲戚都能打听来,上来就是有问题要问,关键还有提各种要求,让帮忙干这干那的,什么人都有。
现在组建了自己团队之后,时间紧了,事情多了,压力也大了,尤其是诉讼团队,遇到免费咨询更多了,要求更多了,处理不好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其实就是工作和生活没有处理好。
这些咨询确实占据了不少时间。
作为律师方法是:有时间答是人情,没时间婉拒是本分,理直气壮的拒绝,不要觉得不好意思。那些不理解你不尊重你劳动对你说三道四的人就没资格做你的朋友。
- 举个例子:你家开饭馆,难道你的亲戚、同学和朋友就能够免费吃喝,不给钱,答案是不可能。
- 方法是:他们可以光顾生意,你可以打折优惠给面子,这才是正常,律师同样的道理。
做律师,靠自己专业知识提供法律服务,收取费用,好做养家,天经地义。其实亲戚、同学和朋友咨询也是要收费的(这里要除去近亲属和特别特别亲的人,以防变成六亲不认,这种亲人不找你,你也要上赶着才行,就不要把自己当外人了)。
下面我们来算一笔账,然后推出该收费的结论。
既然谈工作,那就应当说成本。
说其他,像你们就动动嘴啊,没费劲啊什么的,都是扯淡。
以一个位于北京CBD的知名律所独立执业律师为例,运营成本如下:
- 1、办公费及工位费:这样拥有一定实力且能够有效解决法律问题的律师,一般会拥有自己办公室和工位。这个成本一年10-40万元不等,如果有助理每加一个,工位费增加1-3万,我们取较低的值:15万,算是比较合理。
- 2、管理费:就类似某些行业挂靠费。凡是实力强的律所都会收取独立执业律师的管理费,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这个比例5%-30%不等,取决律所与律师的地位,我们取个较低的值10%,以律师团队收入200万为基数,那么管理费是20万。
- 3、税费:律所及律师缴税比较严格(越是实力强律所,越是不避税,完全按照规定来缴纳)。这里不做细分,就分两大类,律所部分差不多是增值税、附加税还有印花税等,要缴纳不到10%(以10%计算);律师就是个人所得税,税率阶梯计算,最后到45%。两者相加,税费部分我们取个中间值40%,当然这个要扣除前面的管理费20万,税费差不多70万(因为税费计算是比较复杂,这里不需要计算精确数字,所以在不避税情况下,定个约数,只少不多)。
- 4、人工成本:全职助理(过司法考试或实习律师),以工资实发6000为基数,加上助理社保的个人部分和企业部分,一个人10万(不包含培训、年会旅游等成本,已经是比较低的了,再低没人跟你干,也是剥削人了)。
- 5、律师本人成本:律所是合伙制,律师在律所不像员工在公司,社保、公积金等各种福利费用是自己缴纳的,包括企业那部分,这些一年也有3万左右。另外,生活成本住房、交通等维护费用,只计10万(已经是比较低的了)。
- 6、营销成本:这个也是大头。
算了,不想再算了,继续算下去都是泪,(不当家不知财迷油盐贵,做了团队才知道成本有多高)。
就算上面这些吧,我们把这些基本成本汇总起来:15+20+70+10+3+10=128万。
(强调一下,这些数字只是个粗略计算,计算方法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比率计算,仅供参考)
然后,我们再将这个数字除以300(一年除去期和法定日,差不多250天,为什么不是这个,因为律师根本就没有期,那些刑事律师过年前几天都有在外会见的,一年有65天不工作,已近是谢天谢地了),1280000除以300,四舍五入4267元。也就是一个年收入在200万的独立律师一天的成本是4267元。
看到这个数字,你什么感想,律师看似光鲜,每天一整天什么没干,4000多花出去了。
综上,你每天花着4267元的成本,去努力学习业务,提高能力,办理案件,管理团队和品牌,就是为了免费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去获取利益。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就拿答主自己为例,一大早8点开始到中午2点,连续接到四个朋友咨询电话,手头上的工作中断了多次。都是紧急的事情,有朋友亲属涉嫌职务犯罪被调查了,还有朋友的亲哥涉嫌黑社会被批捕了,更有同学朋友的嫂子在医院流产怀疑是医疗事故,还有一个离婚的,每一件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重要的事情,人命关天的事情,不帮不仁义,一帮就是花了整整一上午,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付费咨询,我尽全力出谋划策,或者代理案件。
其实这样的咨询对于律师来说,是很多的,如果每天纠结于这些咨询,律师可以说什么也别干了。无私奉献,免费义务劳动就可以!整个团队和家人,可以喝西北风了!
我想没有几个人有这个无私奉献的精神吧,即使太阳打西边出来,有这奉献精神,那你有这财力吗?所以,该收费收费,该干活干活,对于那些问了问题,还不懂感恩的人趁早说拜拜,不尊重你和你的劳动的人,也没有资格做同学和朋友,更不可能获得优质的法律服务!
律师对自己真正的朋友也不会计较这些,而律师真正的朋友也不会随意的张嘴就问,不尊重律师的劳动!
所谓朋友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了!免费的你敢相信吗?
写一个关于保险的吧。
之前和朋友聊到关于国内保险行业的怪像,就是说到保险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有些抗拒。
"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
说到一个人大学毕业去做了保险业务员,也会被扣上"混的不好"的名声。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徐沪生,现在就在卖保险。
人家卖的好好的,也有一大堆人说他混不下去了去卖保险了。
甚至有的人觉得保险公司就是靠别人的保费发家但是能不赔付就不赔付。
其实不是的,保险公司的理赔率基本都是稳定的,尤其是卖的越多,理赔率就越稳定,基本不会有很大的波动
保险这个行业没有那么不堪、坑、套路多,关键时刻真的能帮助你
真正让你觉得坑的,让你厌烦的是那些学历不高满脑子只有业绩的业务员
有句话说的挺好的,就是保险不是为了改变你的状况,而是为了让你的状况不受改变。
保险这个东西呢,对于富人来说可以说锦上添花,对穷人就是雪中送炭。
很多人对保险的概念模糊不清,理解的也很浅显。
单拿重疾医疗险来说,它并不是说你得了一个重病,就会帮你报销你的住院治疗费,而是会在赔付你住院治疗的费用的基础上,还会赔付你的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看护你的家人的误工费,还包括你病好了以后去工作,工资降低了以后降低的部分,安心疗养费都是会进行赔付的,又可以叫收入损失补偿险
所以说买保险应该搞清楚对我们的帮助和作用,而不是盲目的去买
重大疾病保险源起于南非,是由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最先提出这一产品创意的。他是一个心脏外科医生,他是个很好的人,他发现他治了这些人以后,这些人的病会给家里带来很多经济方面的损失和影响,就算他治好了病,还是有很多人怏怏不乐,而且医生要求几年内不能工作,可是因为要养家糊口就会继续工作,于是病情会复发甚至更严重。然后他就想有没有一种保险,不但能把病治好,甚至能把后续的收入补偿起来,让人安心养病。
为了缓解被保险人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或实施重大手术后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他与南非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重大疾病保险
这种保险1983年被发明,1995年进入中国
而重疾险分轻中重,有获免的最好选择获免,在获免中要尽量选有额外保额的,这样保障更全面。
所以说买保险不是简单的一份合同,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
之所以会给人保险缴费高却拒绝理赔的不是那些保险公司的问题,而是那些可能水平并没有很高的保险员的问题,他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保险的条款,告诉你什么都赔,而实际上保险也有很多种
每一种都分的很细,内容不同。
光一个重大疾病险就有轻中重和返还型
返本型重疾险的保险,这种保险听名字是出了事会赔钱,没出事就会把钱还给你,听着很多人就会觉得占了大便宜,但是其实这种保险价格比真正适合你的保险价格高出很多,而且在约定的年龄前不生病才能拿到返还金。
所以说希望大家正确看待保险,不要因为行业人员的错误为自己原本该有的保障买单。
买保险前多看看关于保险的知识,尽量避免坑点,远离不正式不专业保险人员,注意合同内容,不跟风,选择适合自己的。
之前从事机械制造行业,而后辞职跟朋友一起创业。看到这个题目真的挺“感慨”的。
在这个行业里,其实有着太多不了解该行业的人难以理解的东西。我以前是搞设计的,经常与一些工人打交道,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公司里他们最不受重视,不了解的外行人说他们“都9012年了,你这手工也没啥用武之地了……”
外行人看机械这门学科最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脱离实际情况,直接下结论哪个更强,须知这种结论是很武断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以前钳工等级分八级,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参照原苏联办法,把工人技术等级分为八级。60年代以后就很少再授八级工了,而后又开始大批授八级。六七十年代,工人几乎没有调级的机会。
“十级钳工”是一种“比绝大多数最高级还牛逼”的说法,再后来钳工等级又分成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在机械制造落后的年代,有时候要被迫必须要选择手工制造,而不是说因为手工制造好所以不用数控机床。
另外,在如划线,手工研磨,刮削,单件小批量生产,精密样板等不能由机械化设备代替或完全代替的工作,还需要钳工。
你完全可以去说一个零件,精度20nm,带抛物面,让人加工试试看……3D打印一体式燃油喷嘴,看谁手工能做出来……
在机械行业中,加工的环境、技术、器材和要求等等的不同,所有的问题都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直接抬杠的说“人类的手工所能达到的精度是百分之一毫米,再夸张点……甚至千分之一毫米,也距离高精度机床加工精度很远”没有任何意义。
现阶段的“十级钳工”牛的不是他手工能达到什么精度,而是他能做到一些机械设备所不能做的事情,并且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制造出更高精度的设备,使机械化制造代替更多的人工。
我从事的是电商行业,做了七八年了,分享些这个行业的秘籍。
1、淘宝上9.9包邮的产品,如何好做?
①薄利多销、快递成本低
这个很简单,算笔账就明白了,比如一双袜子9.9元包邮:
成本2-3元+快递费量大的话可以全国通票3-4元=总体成本5-6元
所以利润空间还是有的,尤其这样的商品不论在工厂还是阿里巴巴,走批发,量越多越便宜,当然这只是一单的利润,而我们说这种玩法就是为了提升销量,在客单量的带动下,整体利润都会得到提升。一单赚3块钱,一百单300块,一万单30000块等等......
②亏本冲销量、排名
这种亏本只是短期的,通过前期亏钱把产品销量做起来,后期价格抬高把之前亏的赚回来,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设店铺销售产品有一款抱枕销量较低,这时拿出1000个产品以远低于实际销售价格去冲销量。
低价同时再配合其他推广手段,为这个产品抢占更好的排名,等需要的销量达到之后再把这个sku删掉,重新上一个新的sku,然后把产品价格调整到市场价格相近再加上推广,这个时候买家看到的就是短期内做到月销较多的热销产品了,买家也更愿意购买。
这个玩法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客单价高,所以复购率可能相较低客单价的来说要差一点,不是很建议玩。
③亏本为了清库存
由于产品过时卖不动之类的情况,造成库存积压、占用资源,不得已以略低于出厂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及时止损。
这个过程可能本身就是亏损的,但是相较于库存积压占用资源来讲,以低价处理的方式去减轻库存压力并转化成流动资金,也还是赚的。毕竟卖不出去的就只能是作废,还不包括一些保存方式不当的情况导致产品根本无法进行销售,更是亏。
④引流(这里说三种)
这种玩法比较值得说,也叫SKU打法,通过低价吸引流量,然后提供其他性价比更高、功能更多、以及更划算的套餐等等,甚至带动店铺其他商品的销售,可能是价位相差不大的,也可能是高单价的。
(1)低价吸引邮费自付的
这种玩法比较常见了,页面上看起来价格明显和其他同款价格差别很大的商品,好奇心驱使也好,真的为便宜也好,基本都会点进去看,点进去才发现邮费需要自付,虽然是套路,但也多多少少都会成交。
对于卖家来说结果是一样的,只要量大,通过邮费就能把利润赚回来。
(2)低价吸引带动其他销售的
比如一个耳机,标价9.9:无麦无调音
点进去后发现还有:
标价12.9的:经典款可调音
标价15.9的:升级款有麦可调音的
更有套餐提供:
两条经典款18.8的:比原来的12.9*2=25.8更便宜
等你点进去店铺还会发现:
有数据线,无线快充等等,或者你可能放弃这个耳机选了更好的
(3)淘宝低价引流,微信成交高价产品
这也是我们之前测试的一个模式,就是淘宝专门卖一些低价产品,然后通过后端成交高价产品。一个月已经盈利几万。
产品就是卖的9.9的小样产品,大概一天卖30多单,而且是直通车推广的,平均一单亏钱5块,但是加了后端后,赚了好多倍回来。这种思路也是可行的,前提当然是后端产品的高价值。
这些对于卖家来说都是意外收获,以低价产品引流,获取更多的曝光量,再以其他价高的商品为盈利,通过引流款和利润款搭配着去打,把店铺利润做高,也是一种比较好用的策略。
2、销量第一的卖家,活得好吗?
行外人都有一些错觉,认为量越多,销售额越高的卖家,活得越滋润,其实不然。
就以我们自己做的产品来说,我们做了两个产品,之前给运营的核心KPI就是销售额。A产品最近流量增长很快,业绩很大,另外B产品流量不大,业绩只有1/5。
所以我们那个运营就把精力全部A产品上,销售额数据持续增长,运营很开心。结果我一算利润,B产品利润还是更加高。
而且现在想要做高销量和销售额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用淘客推,但挣没挣到钱就不一定了。
我们一个团队在过去六个月就有一款产品这么做的,详细讲下这个经历,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们所卖的产品是一个标品,这个产品它的行业第一的销量是2000件。
那什么是标品呢?
标品就是整个行业的产品基本上长的都是一样的。那么要卖好标品呢,其实一个最简单也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你要抢占销量第一的位置。
为什么?
因为客户至少有一半的客户他在购买标品的时候,他会去通过销量排序去专门去看那些销量前几的一个产品,因为大家的产品都是一样的,我当然去选择一个销量高的会更好。这就是消费者的一个心理。
那怎么样我们去抢占销量第一的位置呢?
做标品最简单方法就是我们找到淘宝客,让他们帮忙去推广,我们通过亏损的方法去很快获得销量第一的销量。
很快我们就做了五千到一万单,大概亏了几万块钱。但是我们产品因为销量第一,然后每天有上千的这样一个流量,那通过稳定的流量的一个月内大概做了有十多万的毛利,去掉成本肯定是有利润的,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如果我们要维持住销量第一的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意味着每一个月都要去维持住这个月销量,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每个月都要有一笔预算去拿出来去跑淘宝客亏损,当然如果一直是每个月就是要跑1万单这样一个量的话,我们还是有利润可赚的。
但是到了第二个月情况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对手很快意识到了我们的这套打法,他们也很快地去调集淘宝客资源来打我们,很快他们跑到了1万单以上。
那这个时候我们的策略就是要不要去继续跟随,然后我们内部团队做了一个讨论,觉得如果我们这个月我们跑到了15000单甚至2万单,我们又抢过来了,意味着我们的亏损是更大的,那这个月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少,那万一下个月对手是2万单3万单,而那个时候,我们又没有发现其他可以去长期的去维持住流量的方法。
所以我们就内部做了一个讨论,我们暂时放弃这样一个项目,然后去转过去做别的这样一个项目。
当我们新的项目有起色之后,我们回过头去看老项目,我们惊人的发现,当时跟我们打的对手他的淘宝客,竟然两个月之后冲到了有10万单。
为什么要冲到十万单?
因为又有个第二名,他们冲到了9万单,他们俩为了抢占销量第一的位置简直就是sha红了眼。
按照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数据的估计,他们的销量当中只有1%到2%是真实的销售,也就是说他需要用这1%到2%真实的销售,去弥补98%的淘宝客所带来的亏损。
很显然以我们的估计,他们两个月一定是亏损状态,只是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
那无疑我们所说的那种销量排序,然后去获取流量方法这样的方法是可以获得利润的。
但是这样的方法太过单一了,但是在有的行业当中,可能你只能拥有一种方法去超越你的对手,那这样子的话,对手也很容易学习你这一套方法。
所以我们在做淘宝项目的时候,首先要明白我们要做成功这个项目需要哪几项能力?那可能如果是只是一项能力的话,对手很容易学习,我们利润是很难维持的住的,只有那些需要的能力越复杂的这样的淘宝项目,并且你能够去把这几个能力给他做好,那你才能够长期的去获得比较好的利润。
很多卖家在做淘宝的时候,只顾着眼前的这样一个利润,他就忽视了这样的一个对手会追赶的这样一个状态。
那我们作为卖家,即便我们现在稍微领先于同行一点,我们千万不能骄傲!
如果你现在的技能只是稍微领先同行那么一点点,那你同行很快就会学会从而超越你,你必须持续的学习,学习更多的能够超越对手的策略,你才能够在淘宝这个领域去赚到比别人更高的利润。
3、有同行抄袭,怎么面对?
有的电商创业者真的是非常有天分的,就像老修,他当年做SEO的时候,看到说有些东西淘宝不让卖,然后就到里面找,看到弹弓不让卖,然后他就做了一个网站,百度SEO推广卖,成为他电商的第一桶金。这就很有天分,我比不了。
我的思路只能是看到别人赚了,然后再去想想能不能干,所以总会慢一拍。
在店铺的日常运营中,也有很多有天分或者说有创意的行业领先者,这时也会经常有其他同行来抄袭这个创意。
我们的一个团队给我反馈,就是我们所做的一些策略,我们同行就一直在跟随我们,然后我们团队就很头疼,他们辛苦想到的创新都失去了价值。他们也一直在吐槽我们的同行无耻。
我让他们放宽心,商业上的竞争本来就是抄来抄去,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接着我给他们去分享了一个叫做创新的明线和暗线的思路。
先来说什么是明线的创新:就是很容易达成或者容易学会的创新。
举个例子,就比如说做淘宝店,我们这个主图,别人都是白色的,我弄一个红色的,那么我的点击率就得到提升了。
再比如说,一开始我们都卖99元,我降价到95元,生意自然更好了。还有包括我换了一个关键词,我增加了一个赠品。这类的创新,非常容易出效果,非常容易被同行学会。
这种就是明线的创新。
大多数卖家非常钟爱学习这种明线创新方法,因为一用就有效,堪称绝招。但是既然你容易轻松学会,自然你的同行只要不笨,当然也是一学就会啊。所以,就有了前面我讲的我们这个团队,他们做的创新经常被同行抄了去。
所以,比起明线的创新,我更重视暗线的创新!
什么是暗线的创新呢?
比如说你的产品增加了一个功能,比如说你专门的去换了一个更好的材质。再比如说,你通过去跟一流的摄影团队的合作让品牌的调性做得非常好,再比如说你去增加了非常复杂的产品线。
暗线的创新非常难做,因为往往你自己都要几个月做出来,同行就不见得愿意跟着做,或者至少不会立刻跟着做。所以,这时,你便有了领先同行半年一年的机会。而半年之后呢,其实你又可以通过别其他的暗线创新去做持续的领先,这种领先便会持续壮大!
所以当大家去学电商的时候,我们学习那些所谓的最有用的绝招,其实那学的都是表面功夫,一用有效,一抄就没。
我真正建议大家的是,明线创新只花20%的时间,自己不用花什么精力,而是看对手有了,立马抄过去,你可以成为同行嘴里的无耻卖家。而你要花80%的精力去学去做一些暗线创新,对手看不懂学不会跟不上的创新,最终出手时,狠狠甩开你的对手!这样,你便立足于不败之地。
就讲到这了,如果你也想开淘宝店,私信回复【电子书】,我把我写的关于淘宝的书作为福利送你,很适合新手。
说两个关于文身行业的。。
1.为什么文身师时薪那么高,真的值这个价吗?
文身师一般按小时收费,差一点的也要500一个小时,好的3000一小时,这个时薪在外人看来真的是超级高。
实际上这是整个“项目”(沟通-设计-文身)的价格,而项目前期(沟通-设计)会有比较高的时间成本。举个例子,一个小文身有可能沟通+设计+改改改一共花了20小时,而扎了2小时,最后收的是2小时的费用。
均摊下来,其实时薪不高。
还有就是,文身是个非常低频的事情,现在这个季节一个普通的文身师一个月只接到5个以下的单子是非常常见的……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每天接个1000的活,一个月简简单单就能有30k“。
2.为什么很多文身师都那么高冷?
所谓的高冷,一般指的是不回微信。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工作实在是很花时间,而且工作的时候完全没法摸鱼……无论是在与客人沟通、还是画图设计、还是在文身的时候,都是没法看手机的,所以唯一能回消息的时候就是吃饭或下班的时候(但是终于能休息了我真的好不想看手机啊)。如果是自己开店带团队的那就更忙了,一条消息过2天才看到完全是正常的事。
另一方面,100个人里有99个都会问相同的问题,“文身疼吗”,“哪里不疼”之类的……越是从业时间长的人,越是需要强迫自己去耐心回答这些重复了10万遍的问题。其实理解大家为什么会提问,但是被问多了,真的会不想回答。
(这个事情其实很好解决:不要向专业人士提问百度上就能搜到的问题)如果和文身师讨论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某个作品的创作理念之类的,相信没有人会高冷。
其实文身行业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各位业外人士有难以理解的也可以在评论中提问,哈哈~
每年双11,五折五折真便宜,感谢淘宝感谢京东感谢各个平台无私伟大与民同乐。很多人以为是淘宝和京东牺牲了自己的利润做的折扣,甚至赔钱赚吆喝。其实根本就不是,打折的钱都是供货商(品牌和分销商)自己补贴的。
平台收的是佣金,品牌买多少钱都有佣金赚,而且平台还向品牌买广告位,就是你在双11看到页面上那些产品,都是品牌花钱买到的展现位…平台一毛钱都不少赚!
你会想,品牌一次就卖出去几个亿,品牌是不是数钱数到手软,开心得要死。其实也不是,大多数品牌是被绑架得不得不参加,快销品的品牌忠诚度其实很差,消费者主要还是看价格的,只要有其他品牌卖五折,你还是八折,放心你的粉丝没有那么爱你,他们接下来几个月的消费量都会被竞品透支掉,今天不上、明天就会歇。所以都是含着眼泪冲冲冲...
(我恨电商)
之前我做4年多猎头。我爸妈问我在上海干嘛,我就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跟一些世界500强工作的优秀的人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听起来这个工作还是很轻松快乐的。但事实上大部分的猎头每天都活得很辛苦。焦虑主要来源于10点。
1.好不容易有了高端职位,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候选人。
2.好不容易找了个觉得挺靠谱的候选人,发现已经被其他猎头推荐了。
3.总算抢在别人前面推荐了一个自己觉得还可以的候选人,结果他自己中途弃面。
4.一路像当保姆一样的把这个候选人保驾护航到发而发的阶段,结果候选人说这个offer,我跟家人商量了一下不接了。
5.经过在HR和候选人之间的来回周旋,总算双方达成一致,定下个月1号入职。结果候选人入职前一天突然说不去了。
6.当年打了10来个电话都部里的高端候选人突然有一天主动联系,要找工作。竟然发觉手上没有合适他的职位。
7.家里所有的亲戚都觉得我做了猎头,可以帮家里所有的亲戚找工作。殊不知我只专注于汽车行业,而且基本上只招技术类的岗位。
8.经济下行的时候,各家公司都缩减人员,裁员都来不及,手上大把的候选人卖不出去,到处逼逼,各家公司都不招人,连HR都要被裁员了。
9.没有职位的时候愁,没有候选人的时候也愁。有职位又有候选人,但是不匹配的时候更加愁。这些愁的根本原因:猎头本质是销售,没有业绩,光拿底薪根本没有办法养活自己。
10.加班是永远的常态,因为大部分人不愿意在上班时间,在同事面前,跟猎头聊关于跳槽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