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原单包包是什么意思?
首先,原单是真实存在的,记不记得我说过:这个世界上,卖衣服的和做衣服的,是两拨完全不同的人。
只要这个基本矛盾还存在,原单就必然存在,因为这两拨人中间肯定存在摩擦成本。
“原单”的全称,其实是“外贸原单”,最早的时候叫“出口服装”、“外贸服装”之类的。为什么叫“出口服装”呢?因为这些牌子的衣服是供应国外市场的,当时国内的老百姓一般消费不起,因此那些老外也没想开拓中国市场。
服装是没有什么科技门槛的行业,只要有投资、有人力就行,在90年代早期中国搞了很多。国内的服装厂,接下了外国品牌客户的订单,然后帮他们加工衣服,客户提供设计图和所需的面料辅料等等,工厂只要照做就行了,做完了客户清点验收,发往国外。
然后在加工衣服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损耗,难免有做坏了,或者蹭上机油了,成为不能用的残次品,所以,客户会考虑到这个损耗,在调拨面料和辅料的时候,会留出足够的余量,确保只多不少。否则如果产量还没达到,而面料用完了,那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情。
而这部分多出来的余量,就让工厂嗅到了机会。再加上客户验收时,总有一些因轻微瑕疵而被打回来的,其实这往往是因为品控标准严格,如果放在普通的标准来看,其实也不是个事。看了这篇文章想找包包可以加一下我,公众号搜 宋玫皮具 就可以找到我。这两个因素相加,工厂在完成一笔订单之并交付掉之后,往往会多留下一批衣服,这些衣服按理是要销毁掉的,但你想想,谁会这么傻?
这些无缘出口的衣服就以很便宜的价格进入了国内,和跟单货一起,出现在各种“外贸服装市场”乃至地摊上了 —— 因为它们造价往往并不贵,如果去掉高昂的品牌溢价,在成本上加上一点点利润,广大百姓是完全能够接受的。而且当时国内生产的东西,多以廉价取胜,粗制滥造,所以在严格的品控下,即使是外贸单的“瑕疵品”也能吊打四方。而外商呢?刚才说了,他们那时还没把中国市场放在眼里,衣服验收后忙着铺货好做去了,懒得管你。
但是后来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国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了,外国的一线品牌品牌在中国大量生产,生产出来的衣服大多还是销往中国,这就让外商不得不加强对中国代工厂的管理了,因为原单泛滥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利益。
首先就是一线奢侈品品牌,它们在国内的加工厂本来就少,有的也只是负责加工五金件等部分,订单量也少,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容易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工厂基本上是很跟它们难造次的。
就是现在的现状,一边管理越来越紧,处罚越来越严厉,但是一边很多消费者开始不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开始主动寻求原单的渠道,这种需求,又支撑着不少人继续干。
但是这又产生了另一个状况:很多造的人看到了这个机会,也不由分说地把自己的货说成“原单”,然后大肆售卖。本来某款的原单,在国内市场可能只有几千件,但是现在,一百万件货都作为“原单”充斥在某宝和微商的朋友圈里。所以现在普通人要搞到“真原单”,真就像沙里淘金,恐怕不少人在被坑被骗n次之后,打水漂的钱都够买几件正品了,于是开始怀疑人生,在网上提出了一个问题 —— 真的存在原单吗?
所以,原单固然存在,这是一回事情,而你能不能买到,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记住,凡是做这个,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资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子,越是“专精”越是靠谱。如果有谁拉着你说,他这什么牌子、什么款式的原单都有,你赶紧躲远点。
嫁给做代工厂的台湾人(代二代呵呵)以后,就没再花钱去店里买过这些东西,不是看透了品牌的虚空价值观,而是每次拿回家的东西都来不及穿来不及用,经常同一个系列不同颜色不同皮质感觉你可能会喜欢或者适合你的风格,就都拿回来让你挑,挑剩下的你再送家人朋友。
看了一篇下面撕的乱七八糟的文,有些懵,原单这个概念,讲实话代工厂里是没有的,尽管他罗列了版师、采购、QC等职能,但工厂化分远比这细致的多。
品牌设计稿下厂,以品牌组为责任划分,小组制完成季度订单,通常一个开发组中一个协理手下的副理们,每人手里都握有很多品牌(我家人没做国内品牌所以不清楚国内怎样),奢侈品大致分为欧美和手工线(这里严正声明一下,MK这一类的不是奢侈品,这些品牌是走量的,通过低价量产抢占消费市场,品牌、原料和工艺都不能达到奢侈品级别,怎么被划分成奢侈品我也觉得很奇怪,国外不要钱一样的东西,就算是奢侈品,也是分等级的,有些的确不拿出来代工,就算是代工也是走手工线),除了手工线以外,欧线美线的品牌一般是由不同的负责人接的,因为欧线美线品牌“习惯”差异相当大。
可以自行消化的货品实际有且只有两个概念:1、样板;2、QC。这两种情况想要拿出来还有一个情况需要考虑,就是品牌大不大,不太大的品牌那就很简单了,超级品牌们品控后一般都是要销毁的,只有两种情况可以拿出来:高级别领导和偷。偷现在已经很少了,各个工厂都有基层防盗管理体系,想拿出来不被发觉没那么容易,但老板们自己拿几个用,品牌方驻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们自己穿的背的基本是样板,送给家人闺蜜的也是;一般的朋友想要,基本是大货出完以后,越南、阿尔巴尼亚、孟加拉、罗马尼亚、菲律宾等等地方的工厂多余的溢出订单,就是为了质检通过率专门多做的那3%-5%,尽管是出货之后的,通常也是早于商场8个月到一年开发。
出货通常是走海运,因为便宜,赶工季遇上变态的品牌方,就要加钱走航空,那这样一定会砍利润,所以工厂能走海运一定是走海运,这同时也说明:代工厂除了建在人工低的地方以外,一定同时还要兼具航运低廉便捷和出口关税福利政策好等优势,这也说明,曾经有这些优势的福建、广东、江苏、青岛等地,如今已经随着人工暴涨、出口关税激增等客观变化逐步被代工厂放弃,这里更体现出,所谓一手货源、所谓谁谁谁代工厂的亲戚朋友十分了解代工厂生产流程和出货情况,都没有用,因为东西不是随便想拿多少就拿多少的,老板们要脸,偷的人不想丢工作(抓到就罚款并辞退),所以工厂很少有人会专门搞这些东西出来卖,能拿出来的级别更不会为了个把东西赚个几百块费这个事儿,就算拿回家,除了我们自己用以外,也是送给【自己人】,【送】,不卖的。
了代工厂能够接触到完成品以外,中间还有个环节:贸易商。这是个很奇怪的存在,处于厂方和品牌方之间,近些年生存空间缩小所以减少了很多,依然存在,依然能从厂方经手刮一层油再转给品牌方,这群人是品牌方铁打的关系,所以他们手里会有溢出的货不奇怪,他们会用卖的,但价格应该会很高(单从做事风格上猜测)。
无论是厂方还是贸易商,现在倒卖这种事儿基本都很少了,因为这个圈子实在太小,不管你是做衣服做皮具做运动品牌还是做首饰加工,大家相互都能摸得到,不是爸爸相互熟识,就是儿子是同学,不愿在圈子里臭了名声,厂方非常鄙视拿东西出去卖也一直在用各种手段杜绝,你这么做别人会觉得你缺那些钱,多丢人啊,够级别拿东西的年薪分红加投资也不需要倒卖东西来贴补家用。
手机打字想到哪说到哪有些乱,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没有所谓的原单这个概念,都是中国人自己归纳的,溢出的货一般是到不了你手里的,更不可能随意挑选自由交易,在我们圈子里存在小部分溢出品,我们都自己消化了哈哈哈哈,所以你们可以直接去专柜买,或直接买货,但求钱花得明白对不对。
说了这么多,不能期待货消失吧,只能说【希望货就是货不要欺骗消费者】,同时也希望写的这篇随笔,【不要被有心人利用又拿去骗消费者】,大家都多点真诚少点套路吧,买的人别上当,卖的人别骗人,就是费半天事儿打半天字的我,想要看到的结果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