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18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综合货源资讯 > 莆田鞋货源专题 >  莆田鞋“杀死”莆田鞋 莆田鞋谋变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莆田鞋“杀死”莆田鞋 莆田鞋谋变

发布时间:2024-03-25 11:55:48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莆田鞋“杀死”莆田鞋 莆田鞋谋变

需要找莆田鞋源头货源请加下面莆田鞋厂家微信咨询,他们是莆田本地源头工厂商家主营莆田鞋批发|各种电商合作招代理 一件代发|以及终端零售。

请用微信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加全部厂家咨询,手机端用户:请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后,用微信扫一扫功能读取相册里的二维码可自动加微信!

下面给大家讲解“莆田鞋“杀死”莆田鞋 莆田鞋谋变”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只有上面二维码是本站推荐的莆田本地源头厂家,分割线以下的其他微信号请不要加,因为文章是网络整理过来的,骗子多请注意!

-------------------分割线以下-----商家微信号请不要联系----------------

 

莆田鞋“杀死”莆田鞋 莆田鞋谋变 

莆田鞋“杀死”莆田鞋

莆田鞋同样只是一个代号,但这个代号已经被高仿鞋弄得污迹斑斑。

全文4924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文|风马牛

来源|冯仑风马牛

ID:fengluntalk

题图|Pixabay

你会买莆田鞋吗?打着“莆田鞋”商标的那种?

3月29日,莆田鞋业协会宣布,“莆田鞋”集体商标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功注册,由国企莆田名品品牌管理公司负责营销推广工作。

早在去年11月,莆田鞋业协会秘书长就表示:“莆田鞋”集体商标属于区域品牌,由协会制定相关准入标准,政府背书,只有在产品物料、价格等方面达到标准的企业才能使用这一商标。莆田市有关部门也表示,将对不自创品牌又不申请无偿使用公用品牌“莆田鞋”而进行假冒名牌的一小部分小作坊,予以坚决打击。

设想很美好。问题是,对不同人群而言,莆田鞋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形象。注册一个商标并不能代表一个品牌的崛起。对于莆田市4000家大小鞋企而言,顶着共同的“莆田鞋”名头,他们合作共赢,也残酷竞争,但还有某些阴影之下的鞋企如蚂蟥一般,正在贪婪吸血。

夜幕下的吸血者

傍晚六点开始,莆田安福小区就隐隐有了水沸腾前的样子,来往车辆、摩的渐渐多起来,许多白天大门紧闭的店铺开始有一两个人出来,站在门口四处张望。等天色暗下来,许多店铺的灯箱就亮了,上面大多写着一些“卡特、椰子、麦昆、三叶尊”之类的词语,老板的微信或者电话号码直接印在灯箱上。

凌晨一两点,小区一反常态地热闹,有人站在一楼揽客,电动车发动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快递员穿梭其中,用小推车推着摞得高高鞋盒走进附近一条小巷,忙着清点打包。

曾经也有快递胆子很大,敢于在马路边打包

对“鞋头”来说,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

“鞋头”是舶来词,英文写作“Sneakerhead”,指的是脑子里装满鞋的人,也就是那些热爱球鞋、热爱球鞋文化的人。在他们的眼里,一双好鞋的价值是无限的。鞋头本来是一群亚文化爱好者,但因为社交媒体的普及,买鞋、晒鞋渐渐成为一种社交资本。许多年轻人涌进来自称鞋头,一掷千金只为买下一双圈内认可的好鞋,或者准确地说,有品牌、明星和故事加持的名牌鞋。

安福小区的生意,就由这些遍及全世界的鞋头支撑起来。

一个流传全球的说法是,全球的耐克鞋,有三成是莆田“高仿鞋”,也就是假鞋。关于如何鉴定这些假鞋,鞋圈内还有一个非常讽刺的说法:如果一双鞋穿了一年还没开胶,那它就是假的。

这些说法表明了莆田高仿鞋市场的发达,同时也揭露了一个事实——假鞋假的不是质量,而是品牌。

莆田高仿鞋内部有明确的等级划分,有所谓的“厂鞋”,即正品鞋代工厂的尾单,也有“裁片鞋”,利用原厂流出的原料拼装而成,在微商或者代购的话术里,它们都是上品,叫“纯原”,资格再老的鞋头如果没有拿着实物仔细检查,也很难辨认真假。除此之外,有几代人经营,利用外围材料做到极致的超级高仿,还有一些只是样子货,外表很像,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Yeezy Boost 350 V2官方售价1800元左右,在国外能炒到500欧元,但莆田高仿鞋500元可以拿下

莆田高仿鞋能做得如此逼真,绝非一日之功。

1980年代,莆田就诞生了一批专做高仿鞋的企业,或者说小作坊。他们依傍正规代工厂而生,老板或者资深员工往往是这些代工厂里出来的,每当正品鞋有新款,他们就贿赂代工厂工人把图纸或样品鞋偷出来,然后找懂行的人把每一个零部件拆开仿造,圈内话叫“解构”。

最开始,正品鞋的技术对高仿商家来说非常难,所以即便解构完成,假鞋一上脚也能清楚辨认出来。进入2000年后,高仿商家们苦心钻研,仿真度迅速提高。到如今,一些商家能做到不要图纸,只需要一段预告片,就能在正品代工厂之前做出高仿鞋。

不是高仿商家们掌握了什么核心科技,而是这些正品鞋的核心技术面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与时俱进。

以高仿鞋的重灾区耐克为例,其核心气垫技术分为Air Max、Air Zoom、Shox三个阶段,Shox因为鞋底过硬基本已被弃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Air Max、Air Zoom都诞生于1990年代。对于高仿商家而言,这么多年,这些技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既然核心技术都没了保密作用,其它零部件更不在话下。

早在2007年,莆田高仿鞋就以仿真度在全世界刷了一把存在感。中美两国警方联合执法,动用了便衣特警和窃听装备,从美国布鲁克林的仓库中查获291699双假耐克鞋,当警方找来专家鉴定这属于假货还是走私真货时,专家表示难以分辨。最后,只能通过报关文件认定这是一批假货。如果这批假货正常流通,市价将超过3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6亿元)。

莆田高仿产业链中,流行着一句话:“让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怀揣着这一“伟大”愿景的高仿鞋从业者被称为“阿冒”,假冒的“冒”。

阿冒最初的销售战场是谷歌,他们所做的“外贸鞋”,构成了上述案件的主体,当谷歌开始主动打假后,阿冒们又学会了在社交媒体和亚马逊上,宣传自己价廉物美,为此,说英语、建网站、开通Paypal账户、掌握NBA球星最新动态是他们的必备技能。

当国内电商兴起后,阿冒们又学会了双线并进。在莆田,一度有大量开在民宅里的淘宝培训班,他们熟练掌握平台规则,以最诱惑性的语言最快把高仿鞋卖到全国。当微商崛起后,一个合格的阿冒销售,手里必须有七八部手机,每个手机的微信好友数量都达到上限,做得好的阿冒销售,不仅要和高仿厂家沟通需求,下面还有无数“代理”,帮忙在全国招揽新客。

如今,不管是在“美国知乎”Reddit,还是在国内知名度最高的鞋类鉴定APP得物上,鉴定一双莆田高仿鞋最好的办法,不是看鞋子本身,而是看鞋子配套的鞋盒上的钢印、标签和出厂编码。只有这些东西,暂时在阿冒们的能力圈之外。

阿冒们知道,他们卖出的每一双鞋都是假的,但挣来的钱是真的。

哭不出声的代工厂

如果一个鞋头,在某号称正品的APP耗资重金,买下一双球鞋,却发现发货地是莆田,他该质疑这是假货吗?

不,这双鞋也可能是真的。

一个冷知识是,莆田拥有国内外许多名牌鞋商的代工厂,如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巴黎世家等品牌的代工厂都在莆田,甚至隔壁晋江市作为国内知名运动鞋服品牌最集中的地区,也有不少品牌选择莆田代工厂贴牌加工。

莆田高仿鞋的最有力支柱,是莆田正规代工厂庞大的规模。

莆田制鞋业在明清时就很发达,因为当地丘陵众多,耕田贫瘠,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只能从事手工业,因此莆田长期拥有大量制鞋熟练工。改革开放后,由于地处台湾海峡西岸,莆田和晋江同时承接了大量台商带过来的代工订单,也就是从那时起,两座城市走上了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莆田兰溪大桥,又称仙游大桥

莆田鞋企擅长埋头苦干。

早在1988年,为了满足客商要求,莆田鞋革厂厂长郭荣和职工一起筹资831万元开设新生产线,短短半年时间里生产出60万双阿迪达斯、锐步运动鞋。有的客商来厂,只带鞋样、照片,甚至只用口头讲,几个小时内郭荣就能报出鞋样的成本和价格。

因为郭荣的带头效应,莆田以莆田鞋革厂为中心,在周边城镇、农村辐射出无数卫星厂。这些卫星厂中的幸运儿,后来便成长为荔丰、华丰这样的大型正规代工厂。因为这些正规代工厂多年来始终如一,品牌商们也都扎根莆田,这才有了在黑夜里出没,永远能接触到正品鞋第一手信息的阿冒们。

晋江鞋企在代工时抬头看了一眼,于是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外贸鞋业遭受重创,许多代工厂无工可开,整日赔钱。莆田鞋企选择扛过去,但晋江鞋企意识到,如果只靠海外订单,这样的事情迟早还会再次发生,更何况代工能赚到的钱实在太少了。

因此在1999年,晋江一下子涌现出几十个运动品牌。安踏就是在这一年下定决心要提高品牌知名度。其实早在1994年,安踏就以汉语拼音“ANTA”为商标开始卖鞋,但销售范围始终有限。1999年,丁世忠拿出1000万元做广告,签约孔令辉、在央视播广告,一句“我选择,我喜欢”红遍大江南北。而后晋江其它鞋企361度、特步、匹克等都照着这个路子,在全国打出了名气。那是电视广告的黄金年代,晋江鞋企搭上了这趟高速列车。

2000年后,晋江鞋企纷纷转行做自有品牌,晋江原有的名牌代工订单随之流入莆田。

当时看来,这是一份双赢的买卖:晋江鞋企有了名气,莆田鞋企得了实惠。但放眼十年、二十年,晋江当初做自有品牌的鞋企死了不少,活下来的如今在国货潮里活得滋润,甚至有鞋企成长到反向收购世界名牌。莆田鞋当然也扬名全球了,但这名却是高仿鞋的“恶名”。

那些始终兢兢业业做着代工的莆田鞋企们呢?

一双名牌鞋,成本或许是80元,代工厂最多能得8元,但贴牌包装好,卖到国外,800美元也有人抢着买。代工厂在应对品牌商严格检查的同时,还要应对莆田阿冒们无孔不入的“偷袭”。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上涨,品牌商们又瞄准了东南亚的人口红利,纷纷转移至越南等地。内外夹击之下,莆田正规代工厂们的日子真的不容易。

做品牌或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从晋江和莆田鞋企长达二十年的对比来看,却是最具成长性的路。莆田人想不到这一点吗?不,哪怕是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莆田鞋革厂厂长郭荣,也知道卖品牌货的利润高,所以他才如此热衷于为品牌代工。但问题是,自己做品牌就得承受巨大的盈亏风险,生死只在一线间,而做代工厂,只要有订单,只要继续做着“来料加工”的生意,便能长长久久地活下去。

这只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思维,局外人无从臧否。我们看到了如今两座“鞋城”的不同发展走向,但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替1990年代的任何一家莆田鞋企承担转型带来的风险。他们只是选择了当时能看到的、他们心中的最佳生存途径而已。

谁能重塑莆田鞋

回到当下。

莆田鞋业协会发布“莆田鞋”商标注册获准的消息同时,还透露了另一信息:在国企莆田名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运营下,“莆田鞋”已经以集体品牌的形式,在京东开设了旗舰店,同时在国家5A级景区湄洲岛国际旅游风景区开设品牌线下体验店。

目前在京东搜索“莆田鞋旗舰店”,能看到这一店铺正在运营,有7.4万人正在关注,其中一双品牌为“玩觅”的运动鞋销量最高,售价488元,而在淘宝搜索“莆田鞋旗舰店”,得到的结果仍是“莆田纯原”、“正版一对一椰子鞋”等明显的高仿鞋链接。

电商平台的搜索结果,左为京东,右为淘宝

两处搜索结果的差异,或许只是莆田名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没来得及在全网统一运营。但也表明在电商时代,莆田高仿鞋生命力之顽强。除了上述主流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阿冒在积极推广莆田高仿鞋,新一代00后鞋头们,还没真正认识莆田鞋,就已经被大量莆田高仿鞋迷了眼。

“定位之父”特劳特曾提出“比附定位”的概念,意即通过与竞争品牌的比较,来确定自身市场地位。“莆田鞋”集体品牌将自己定位于“中国好鞋,莆田制造”,从某种层面上正是利用“比附定位”,试图把自己与莆田高仿鞋区别开来。

然而,特劳特同时也提出,一般而言,只有与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品牌作比较,才能借势抬高自己的身价。对于明白内情的人而言,莆田正品鞋与莆田高仿鞋之间泾渭分明,但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辨别它们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最直接的印象是它们共同享有莆田鞋的名头。

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吕秀才质问姬无命——

你是谁?姬无命?不!这只是个名字,一个代号,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把这个代号拿掉之后呢,你又是谁?

莆田鞋同样只是一个代号,但这个代号已经被高仿鞋弄得污迹斑斑。

想扭转外界眼中的认知,一个商标不够,一个协会的努力不够,一年两年的努力也不够。真正能将莆田鞋打造为“莆田鞋”商标期望的那样,兼具品牌力与高质量,或许需要又一个分水岭、又一个二十年。

最重要的是,必须真正付诸行动,否则具有生产力和创新力的鞋企,终有一日会淹没在阿冒们的阴影之下。那样一来,莆田鞋也就终于“杀死”了莆田鞋。

资料来源:

[1]莆田市人民政府官网:莆田·统计年鉴

[2]莆田市鞋业协会官网:简介

[3]吴伟锋:“莆田鞋”集体商标注册成功,中国新闻网

[4]杨皓:从线上到线下的“莆田鞋”,检察风云

[5]姜中介、罗东:“莆田帮”假鞋横扫天下,21世纪商业评论

[6]薛志伟、刘春沐阳:重识“莆田鞋”,经济日报

[7]张颖:晋江和莆田 两座鞋城背道而驰的故事线,福建轻纺

本文由冯仑风马牛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莆田鞋谋变

在搜索引擎中检索关键词“莆田鞋”,弹出的百科词条里两种截然不同的义项并列其中:一则特指高仿鞋,另一则便是今年年初刚刚注册的“莆田鞋”集体商标。

鞋业是福建省莆田市的第一大产业。数据显示,莆田全市共有4000多家鞋企、50万名从业人员。2021年,莆田鞋业规模产值1106.5亿元,鞋产量13.94亿双,约占全省的1/3、全国近10%。

尽管产量很高,莆田鞋却难见一个知名品牌,再加上高仿鞋“名声”在外,莆田人在制鞋领域几十年的拼搏、努力,以及过硬的制鞋技术,一度都被“高仿鞋”盖去了名声。

近些年,莆田市在打击鞋业制假售假行为的同时,也申报了“莆田鞋”集体商标,为莆田鞋转型升级做出谋划。曾被视作高仿品、冒牌货代名词的“莆田鞋”,能否在莆田市助推鞋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举措中逆风翻盘,打赢“莆田鞋”的翻身仗?

代工“魔咒”

自1958年莆田首家国营鞋厂——莆田鞋革厂成立至今,已过去了六十余年,这期间莆田鞋发展几经沉浮。

莆田鞋革厂成立初期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以生产凉鞋、拖鞋等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因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外转移。

台湾地区曾是承接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地区之一,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地区劳动力价格也不断攀升。于是,海峡对岸福建省的沿海城市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便成为制鞋业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下一个目的地。

而已经有莆田鞋革厂奠定制鞋技术基础的莆田市,自然成为台商的首选之地。上世纪八十年代,雷宝(锐步)、耐克、彪马、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的订单如雪片般朝莆田鞋企“飞”来。仅仅是代工生意,莆田鞋企便已做得热火朝天。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民书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的承接、聚集与扩散——基于对福建制鞋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对莆田鞋业这段时间的发展模式做出分析。他写道:台资企业逐渐成为莆田鞋革产业的主流,占主导地位的是替耐克、雷宝等著名品牌加工的台资鞋厂,这些鞋厂均在复制台湾地区鞋业经营模式,没有企业自己的品牌,没有企业自己的营销网络。

而这种“没有品牌、没有营销网络”的发展模式,成为后来莆田丢失福建省鞋业中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多份文献资料均提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莆田制鞋企业的外贸订单量大幅下降,不少老板跑路、鞋企倒闭。彼时制鞋企业也颇为集中的晋江市因为技术不敌莆田,更难获得外贸订单,晋江老板转而发展自有品牌,而莆田老板则选择挺过这段困难时光。

一位莆田鞋业资深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当出口受挫,晋江转而发展国内市场、努力发展自创品牌。恒安、匹克等率先取得成功的晋江品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莆田自主品牌却出师不利,挫伤了更多企业进军自主品牌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历史机缘下,晋江的安踏、特步、鸿星尔克等本土品牌在全国做出了知名度,莆田则没能脱离代工的“温床”。

林民书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的承接、聚集与扩散——基于对福建制鞋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一文中记录了这样一组数据:1986年莆田鞋革工业总产值为10986万元,相应的全省产值为15068万元。当时的莆田是福建省的鞋革制造中心。“九五”以后晋江后来居上,成为福建制鞋业的中心。1992年,莆田生产的皮鞋有5305万双,而晋江只有196万双。1998年,晋江生产的皮鞋数量首次超过莆田,2002年晋江皮鞋产量超过莆田将近3000万双。2001年,晋江鞋革产值为102.7亿元,远超莆田。晋江取代莆田成为福建省鞋业中心。

代工变成了煮青蛙的温水,代工订单却并没有如愿一直“飞”往莆田。2006年以后,考虑劳动力成本、出口配额等因素,耐克等外企的生产线逐渐向东南亚转移。

技术和品牌

莆田的企业家们并非没有创立自有品牌的想法,但做好做大一个品牌绝非一时之功。

上述莆田鞋业的资深人士提到:“其实我们莆田做品牌的人也很多,但前仆后继,到现在没有一个成功的。”他解释,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莆田,仍旧有莆田鞋企试图继续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但同样失败。负面教训多,缺乏成功示范,大家都不太敢贸然尝试,反观代加工外贸生意非常顺利,自然更倾向于后者。

也正是这前后一段时间,被代工市场认可的莆田制鞋技术在有利可图的“高仿鞋”产业中寻得一条“出路”。这样一来,部分不法商家靠制假售假找到了赚钱新门道,却也一度让“莆田鞋”与高仿鞋之间画上了等号。

莆田沃特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陈思甜 图

在莆田,沃特算是为数不多在全国较有名气的鞋企品牌。

沃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辉今年67岁。从蔡金辉创办第一家制鞋企业——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至今,他在鞋业领域已深耕二十余年。

1993年时,蔡金辉就有创立自主品牌的想法,但当时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不足、市场调研方面也有欠缺,所以决定先全心全意接代工外贸订单。等2001年企业条件相对成熟、对市场了解相对透彻时,再次投入力量做品牌就顺利很多。

蔡金辉告诉澎湃新闻:“刚创品牌时没有一个企业是顺利的,创品牌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摸索过程。”2005年以后,沃特发展势头迅猛,品牌估值一度超过50亿元人民币。然而接下来的电商时代,使得拥有诸多实体店面的沃特又陷困局。至今,这家莆田老牌鞋企仍在克服困难,“一年年逐步恢复”,蔡金辉坦言。

对于莆田鞋企而言,制鞋工艺并不难,难的是设计和科技的创新、突破。蔡金辉告诉澎湃新闻:“工艺谁都会做,一方面是设计要跟上潮流趋势,另一方面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提高,现在是科技竞争的时代。材料科技创新没那么容易出成果,目前多是沿用材料供应商提供的高新科技材料。”

“沃特也在做自主研发工作,但科研人才培养成本太高,可以委托大中院校、科研单位负责项目,他们掌握技术、我们提供资金,未来成果共享。目前也已经有新设计师团队了。”蔡金辉说,“莆田这么大的一个鞋城,也必须走自主品牌创建道路。但路很长很远,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在莆田,不仅像沃特这样的老品牌深知创立品牌的艰辛和必要,一些以代工为主的鞋企也有做自有品牌的梦想。

2008年成立的莆田嘉源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源鞋业”)一直以代工生意为主。嘉源鞋业副总经理肖方告诉澎湃新闻,工厂刚起步时订单量不稳定,便想做自主品牌,但由于运营经验和人才优势不足,创牌事宜不得不暂停。2017年起嘉源鞋业和晋江品牌安踏合作,代工业务日趋稳定。同年,嘉源鞋业也重新开始运营自主品牌。

一家制鞋企业展出的专利技术。 陈思甜 图

在肖方看来,嘉源在供应链和制造工艺上都有一定优势,所以想积极尝试,但创立品牌之初可谓困难重重。“我们做产品的不懂销售产品,缺乏前端企划和市场调研,也没有品牌思维,很多时候就自己拍脑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后期和电商平台合作,平台提供数据作为我们开发产品的参考,所以匹配会相对精准一些。”肖方表示,这也是莆田本土鞋企的共性,长期以接代工订单为主,工艺优、品质好,国际大牌更倾向于选择莆田企业,很长时间里都不缺订单,所以缺乏创品牌意识。

“我们莆田鞋业产业链这么发达、制鞋工艺这么成熟,但是没有诞生出家喻户晓的本土品牌,其实挺遗憾的。”肖方说。

时至今日,一个共识逐渐在莆田鞋企中成形,即光靠代加工“一条腿走路”是行不通的,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集体商标

去年以来,莆田市委、市政府着手推进莆田鞋的转型升级,筹备打造莆田鞋集体商标。

2021年年初,莆田市出台了《加快鞋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规定,入选“白名单”的莆田鞋企业,政府可给予每家单笔不超过1000万元的政策性担保,给予单户贷款余额不超过1000万元部分适当贴息补助等。同时“白名单”鞋企还可获得人才引进奖励。对引进年薪超30万元的,按30%补助,台籍的按50%补助等等。

《湄洲日报》报道称,上述《措施》是莆田市近年来力度最大、涵盖面最广、含金量最高的鞋业扶持政策。

2021年4月,莆田市政府考察团前往江西赣州,考察学习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与品牌建设的经验,根据调研情况对莆田鞋业转型升级提出“以政策支持引领品牌升级;以集体商标打造品牌标杆;以质量提升推动品牌建设;以分类培育扩展品牌价值;以平台建设释放品牌力量”的工作建议。

对这次考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莆田市想做鞋业转型升级很多年了,从2012年就开始计划,但基本处于‘喊口号’的状态。2021年初市政府去江西赣州调研了南康家具区域品牌培育计划,觉得经验可以汲取应用到我们莆田鞋上来,回来后就着手申报。”

此后,“莆田鞋”集体商标申报事宜便提上日程。

2021年6月,在向社会广泛征集了莆田鞋业集体商标名称及标识后,莆田市鞋业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莆田鞋业网”发布了评选结果:一根红色鞋带勾勒出的“莆田”首字母“p”和“t”。莆田鞋业协会解释入选标识的意义:既体现鞋的特征,也寓意着莆田鞋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2月,“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获批。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莆田名品品牌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名品公司”),是该集体商标的独家官方非营利性运营机构。

“莆田鞋”商标。“莆田鞋业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图

今年5月,《莆田鞋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根据《莆田鞋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入莆田鞋集体商标也有一定门槛:本地企业,有自主品牌,现有产品不得侵犯他人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不得涉嫌不正当竞争,产品不得有质量问题等等。

名品公司负责人林勇介绍,目前已有21家本地鞋企申请使用莆田鞋集体商标且得到授权,对其中有强烈创牌意愿的五六家企业,会在设计、品牌定位、品牌营销、渠道搭建等多方面协助快速补足短板。同时,名品公司和沃特、嘉源、超火、思威琪等鞋企已有深度合作。

另外,根据《莆田鞋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该《办法》发布之日起两年内免收授权使用管理费。后续收费标准由名品公司组织起草制定,报市主管部门审核后公布执行。

在林勇看来,莆田鞋企里中小微企业多,组织架构不够完善、资金也有限,加上现阶段鞋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片红海的境况,单打独斗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我们也有头部的代工企业,在自主创牌上也投入不少资金,多的也达亿元,但是目前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还是不高,所以政府就希望能够集中力量抱团发展。”林勇说。

“既然要做集体商标,就要找弱点、补短板。”林勇解释,公司要针对莆田鞋业存在的设计、运营、销售这三块短板制定相应计划。比如研发上,通过举办设计大赛、链接高校资源等方式招募设计人才;宣传上,邀请头部、腰部主播带货,联合知名IP以增强话题性和知名度;销售渠道上,线上经营官方自营旗舰店并拓展全平台分销商,线下除自营外也在推广加盟店。另外也计划建设仓储中心,通过集中仓储和物流的规模效应,帮助企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在林勇的蓝图里,这个1.0版本的计划在3年内实现,之后希望再用一两年搭建产业大平台,实现数字化。“不过集体商标的发展需要公司和鞋企双方共同发力,双向奔赴。如果企业都没有决心和信心,那我们做的就是无米之炊。”林勇说。

莆田企业对创立品牌是有信心的。

沃特积极申请了“莆田鞋”集体商标的使用权。沃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宇航表示:“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对鞋企而言意义颇大。它一方面慢慢扭转莆田鞋在大家心目中的固有印象,一方面也提振了我们自主原创的信心,鼓励更多的莆田鞋企加入自主原创梯队,选择平台化操作抱团取暖。”

肖方展示首批莆田鞋集体商标新款鞋。 陈思甜 图

还有莆田品牌“玩觅”,近些年依靠在跑鞋领域的深入研究做出了成绩,在“莆田鞋”集体商标推出时也积极加入其中。

玩觅是莆田市青春之家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青春之家创始人郭景告诉澎湃新闻,公司每年在跑鞋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1000万人民币。“2020年疫情暴发之前,玩觅跑鞋的市场竞争力还不明显,疫情来临生意也受到影响,但公司调整了策略,砍掉了很多不必要的花费,不再做休闲鞋、时尚鞋,而专做跑鞋。”郭景说,在跑鞋领域的投入也确实有明显效果,2021年玩觅跑鞋年销售总额3个亿,2022年3月至今避震鞋销售了50万双。

对于“莆田鞋”集体商标注册,郭景表示这能促进大家品牌意识的提升,“不能一直想着做代工”。郭景说,玩觅积极加入是“为莆田产业带蓄能,为莆田鞋更好地走出去,让外界、全球人看看,真莆田鞋是什么样的”。

莆田嘉源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方则指出:“注册集体商标只是一个起步,主要看之后的运营。当然有注册商标对我们企业来说,相当于有了一个政府的信誉背书,但对品牌营销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标只是一个加分项。”

在制造业领域,代工通常处于行业底端。只有真正做出品牌,才能获得更高利润,拥有更多话语权、更大抗击风险的能力,路才能走得更远。

今年9月,首批带有“莆田鞋”集体商标的原创新款鞋正式量产上市,在一些头部电商平台上发售。“莆田鞋”的翻身仗开始了。

发布于:上海

责任编辑:
© 18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