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鞋去哪个app是正品,还在喷“国产球鞋没科技”?看看这些品牌吧,不比耐克、阿迪差
当你在购买一双运动鞋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什么?
外观?品牌?舒适度?亦或是专业性?
但事实上,一双运动鞋外在看不到的部分——中底,往往会决定这双鞋的品质。
很多运动鞋爱好者在买鞋的时候会格外注意中底的构成。所谓中底,通俗讲是鞋垫和大底中间的部分,其作用是吸收运动中产生的冲击力,提供稳定性,好的中底往往会提供出色的回弹和减震效果。
而就在这片小小的中底上,一场运动品牌的暗战正在打响。
一切始于boost
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头10年,制作球鞋中底的材料相对固定,都是以EVA材料为基础。
小Tips:EVA是乙烯和醋酸共聚而成的,被广泛用于发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装模、热熔胶、电线电缆及玩具等领域。
不同的中底产品就是“EVA+不同材料”,只是加入材料不同、调和配比不同、发泡次数不同,以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一“垄断”在2013年被阿迪达斯的boost系列打破。
▲阿迪达斯的boost中底跑鞋。
boost系列跑鞋的中底采用了TPU材料作为基础,脚感舒适度和其他运动鞋相比有了明显的区别。
小Tips:boost中底材料是TPU发泡材料E-TPU(E是Expanded缩写,扩大、膨胀)构成,本质是由无数个弹性十足、重量很轻的TPU发泡小球集结在一起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外表看和泡沫很像,却有着出色的回弹缓震性能。E-TPU也俗称“爆米花”,因为TPU材料发泡成型的过程与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的过程类似。
在设计界,此前以EVA材料为基础的中底被称为“结构型减震”,而boost系列的中底则属于“材料型减震”。boost大获成功让“材料型减震”非常吃香,很多品牌开始在中底基础材料上做文章。
但阿迪达斯带给业界的并不只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么简单。
E-TPU的专利在德国制造业巨头巴斯夫(BASF SE)手里。巴斯夫是世界500强企业,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的41个国家拥有超过160家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
▲巴斯夫在德国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的总部。
提到巴斯夫,人们第一反应是化工,是化学品、天然气、塑料等等,很少有人能想到他们会和运动鞋打上交道。不过这次是巴斯夫主动提出合作,因为研究人员研发出E-TPU材料并发现其非常适合做中底。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巴斯夫和阿迪达斯签署了有年限的独家供应包产协议,协议期内巴斯夫的boost材料只能供应阿迪达斯,而阿迪达斯也要为其产出照单全收。
在阿迪达斯之前,江湖传闻,巴斯夫也找了其他运动品牌。但彼时耐克的气垫中底如日中天,辨识度极高,没有什么理由转投新技术。而国产品牌正在经历库存危机和自我调整,还没有能力承接未被市场验证的新科技、新产品。
归根结底,巴斯夫和阿迪达斯的合作有其必然性。从品牌角度,双方都是各自行业中的佼佼者,合作对各自的品牌价值都有提升作用;从生意角度,以巴斯夫的生产体量,阿迪达斯有全世界助其消化;甚至两个公司都是德国企业,在地缘上也能攀个关系。
阿迪达斯当年的确凭借boost瞬间甩开竞争对手一大截,但7年过去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boost渐渐落下神坛。
7年高质量佛一个轮回,阿迪达斯还在寻找新的驱动力,但这次更不容易。他的身后,逐渐强大起来的国产运动品牌正在虎视眈眈,等待一个新的颠覆性产品。
国货科技是不是伪命题?
boost推出之后,很多莆田鞋也号称掌握了boost技术,但一上脚就漏了怯。
事实上,TPU发泡技术不难,也不是行业秘密,但巴斯夫对于温度、压力等其他许许多多指标的把控,才是boost的价值所在。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料就写在瓶身上,但谁都无法复制可口可乐一样。
只不过到了今天,boost已经不再是一个标杆,而是一个基准,国产品牌正在跨越boost的天花板,寻找更适合的技术。
举两个例子。
李宁“(beng四声)”
▲李宁“”系列飞电竞速跑鞋。(图片来自爱燃烧)
2019年李宁推出了一款定价2099元人民币的跑鞋“”,一下子拉高了国产运动品牌的定价天花板,动摇了消费者关于“国产品牌就是便宜”的固有印象。(延展阅读:国产品牌真能把跑鞋卖到2000+元吗?| 产业专栏)
“”的成本大头也是在中底上,采用全掌式PEBAX发泡中底,通过超临界流体发泡工艺成型,由法国工业公司阿科玛(Arkema)提供。
小Tips:PEBAX,聚醚嵌段聚酰胺,主要来自可再生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体育用品、医疗器械等领域。
PEBAX原料造价不菲。根据李宁篮球鞋品类设计总监孙明旭介绍,PEBAX材料和通用材料相比价格会高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且阿科玛提供的材料和发泡工艺都是顶尖水准,这也限制了材料的供应量,加大了成本。
虽然李宁方面没有透露和阿科玛的合作细节,但业内人士认为依旧是通过商业条款塑造“壁垒”的路线,至少在大中华地区是如此。
很多人一下子联想到了阿迪达斯和巴斯夫的合作。
此外,“”系列2099元的初始定价直接对标助力基普乔格“破2”的耐克最高端跑鞋Zoom Vaporfly NEXT%(中底科技也是以PEBAX作为原料),李宁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信号——从专业性、科技含量上,李宁完全可以跻身跑步领域高端市场。
当然,中底新材料也并非仅仅意味着“贵”,也可以有500元左右的平价产品,例如匹克的态极。
匹克“态极”
▲匹克态极2.0 Pro。
态极的中底材料是P4U,由西安理工大学的李峰教授团队研发。态极对匹克的意义不亚于起死回生。2019年“双11”在主推态极新品的情况下,匹克总销售额达1.1亿,同比增长703%,搭载匹克态极科技的新产品销售额达到8904万,占到匹克整体销售额的80.47%。
小Tips:P4U(Protection for you)材料是一种智能防护材料,属于智能高分子材料的范畴。它是一种对环境(冲击)可感知并响应的智能材料。
匹克依靠科技上位让鸿星尔克、中国乔丹等国产老字号也嗅到了生意良机,逐步搭建起科技平台,以“平台化”推出新产品。
今年8月鸿星尔克推出了“弜(jiang四声)弹科技”,虽然被诟病和李宁几天前推出的“弜缓震回弹科技”撞车,不过也从侧面展示出国产运动品牌纷纷入局的快节奏。
其实在boost大火的2015年前后,网上很多讨论都在讨论“国货科技”究竟是不是个伪命题。有人提到,国产品牌的中底不过是用市面上通用的材料做出些微调整,取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就成为“科技”了。
但网友的这种观点其实相对片面,很多品牌的中底科技都是申请了国家专利的,虽然不如boost颠覆,但要说国产运动品牌全是“伪科技”,确实抹sha了研发成果。
运动鞋市场材料型和结构型减震交替发展长期并存,安踏KT6主设计师郑永先认为,所谓结构型和材料型,不过是通往罗马的两种道路罢了,“毕竟从本质上,材料减震的也是一种微观结构形变减震原理。”郑永先认为材料和结构两种减震形态的趋势此消彼长,“这两条道路很多时候都会交叉,十多年前我设计的飞甲篮球鞋和奥尼尔签名鞋就采用材料融合结构型减震,如今市面上也不乏新材料+新结构的运动鞋,很难单独定义了。”
安踏最新推出的KT6中底就不是一体成型,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模块,其中后掌是防弹材料,由一家国内的公司与安踏合作研发,该材料今年首次推出市场。
好在这两年讨论这个话题的人越来越少,不单是因为“国潮”的兴起,年轻人对国产运动品牌的印象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事实——也就是产品——已经摆在眼前。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近年来,国产运动品牌在研发上不断发力。对比各家年报,5年来,特步从1.22亿元的研发投入上升到近2亿,安踏研发投入从3.1亿元翻了一倍多至7.8亿元,各家你追我赶。
而在运动品牌之外,材料行业也逐步发现了中底科技这个“富矿”。
“以前会有那种情况,想跟国际知名大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但对方不感兴趣,只是提供一些通用型材料。”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懒熊体育,“现在明显感觉不一样了,甚至很多都是对方主动找来寻求合作的。”
“行业内会有一个圈子,”孙明旭告诉懒熊体育,“品牌有新诉求会提出来,材料供应商的方案也会拿出来,两边对接。”
匹克125创新工场负责人蔡维健已经观察到国内冒出了很多研发新材料的企业,未来运动品牌的选择只会越来越多。“很多材料都是陆陆续续小批量在做,不断有新东西出现。”
“未来也不会刻意去找国际上的大公司,还是以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 孙明旭表示。
这是一场上游领域的跨界,供应商提供的新材料需要跟运动品牌的研发部门共同研发,才能转化成中底可用的材料。站在运动品牌的角度肯定是符合自身定位的理想材料,只要一看造价,就知道和自己的定位是否匹配,选择相对单纯。
但是站在供应商的角度,他们思考的问题就会更多起来。比如:
1.品牌的整体经营能力:材料供应商准备在新的领域打开合作,肯定希望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口碑,事半功倍;
2.运动品牌的生产体量:如果是独家供应的话,太小的公司可能接不了供应商独家供应的材料体量。
这就要求运动品牌在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
其实从boost的成功,我们可以反推出,新科技成为主流技术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消费者体验肯定是首位的,上脚感觉不好、运动时候穿着不舒服,其它一切都是白搭。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双球鞋穿到烂已经不是年轻人的风格,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第二,产业化生产。新技术承载的中底必须能满足大规模量产,否则拓宽影响占领市场。例如3D打印运动鞋目前颇受关注,而他们就在面对量产的难题。
第三,当然还是回归到价格。超出消费者对运动鞋的认知,还是很难让人买账的。
boost用了7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科技平台从新生到逐步被新技术赶超的一个轮回。未来随着整个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接受信息速率的不断提升,淘汰的周期肯定要大幅缩短。过去要用10年淘汰的东西,未来可能只要5年。
在这场产品背后的科技暗战里,谁家能够在3-5年内寻求到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或者是说这种大幅提升运动效率的科技平台,谁就能占领市场的高低。随着国产品牌与国外一线打牌的差距不断缩短,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懒熊体育作者:辛晓彤
外观?品牌?舒适度?亦或是专业性?
但事实上,一双运动鞋外在看不到的部分——中底,往往会决定这双鞋的品质。
很多运动鞋爱好者在买鞋的时候会格外注意中底的构成。所谓中底,通俗讲是鞋垫和大底中间的部分,其作用是吸收运动中产生的冲击力,提供稳定性,好的中底往往会提供出色的回弹和减震效果。
而就在这片小小的中底上,一场运动品牌的暗战正在打响。
一切始于boost
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头10年,制作球鞋中底的材料相对固定,都是以EVA材料为基础。
小Tips:EVA是乙烯和醋酸共聚而成的,被广泛用于发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装模、热熔胶、电线电缆及玩具等领域。
不同的中底产品就是“EVA+不同材料”,只是加入材料不同、调和配比不同、发泡次数不同,以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一“垄断”在2013年被阿迪达斯的boost系列打破。
▲阿迪达斯的boost中底跑鞋。
boost系列跑鞋的中底采用了TPU材料作为基础,脚感舒适度和其他运动鞋相比有了明显的区别。
小Tips:boost中底材料是TPU发泡材料E-TPU(E是Expanded缩写,扩大、膨胀)构成,本质是由无数个弹性十足、重量很轻的TPU发泡小球集结在一起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外表看和泡沫很像,却有着出色的回弹缓震性能。E-TPU也俗称“爆米花”,因为TPU材料发泡成型的过程与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的过程类似。
在设计界,此前以EVA材料为基础的中底被称为“结构型减震”,而boost系列的中底则属于“材料型减震”。boost大获成功让“材料型减震”非常吃香,很多品牌开始在中底基础材料上做文章。
但阿迪达斯带给业界的并不只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么简单。
E-TPU的专利在德国制造业巨头巴斯夫(BASF SE)手里。巴斯夫是世界500强企业,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的41个国家拥有超过160家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
▲巴斯夫在德国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的总部。
提到巴斯夫,人们第一反应是化工,是化学品、天然气、塑料等等,很少有人能想到他们会和运动鞋打上交道。不过这次是巴斯夫主动提出合作,因为研究人员研发出E-TPU材料并发现其非常适合做中底。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巴斯夫和阿迪达斯签署了有年限的独家供应包产协议,协议期内巴斯夫的boost材料只能供应阿迪达斯,而阿迪达斯也要为其产出照单全收。
在阿迪达斯之前,江湖传闻,巴斯夫也找了其他运动品牌。但彼时耐克的气垫中底如日中天,辨识度极高,没有什么理由转投新技术。而国产品牌正在经历库存危机和自我调整,还没有能力承接未被市场验证的新科技、新产品。
归根结底,巴斯夫和阿迪达斯的合作有其必然性。从品牌角度,双方都是各自行业中的佼佼者,合作对各自的品牌价值都有提升作用;从生意角度,以巴斯夫的生产体量,阿迪达斯有全世界助其消化;甚至两个公司都是德国企业,在地缘上也能攀个关系。
阿迪达斯当年的确凭借boost瞬间甩开竞争对手一大截,但7年过去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boost渐渐落下神坛。
7年高质量佛一个轮回,阿迪达斯还在寻找新的驱动力,但这次更不容易。他的身后,逐渐强大起来的国产运动品牌正在虎视眈眈,等待一个新的颠覆性产品。
国货科技是不是伪命题?
boost推出之后,很多莆田鞋也号称掌握了boost技术,但一上脚就漏了怯。
事实上,TPU发泡技术不难,也不是行业秘密,但巴斯夫对于温度、压力等其他许许多多指标的把控,才是boost的价值所在。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料就写在瓶身上,但谁都无法复制可口可乐一样。
只不过到了今天,boost已经不再是一个标杆,而是一个基准,国产品牌正在跨越boost的天花板,寻找更适合的技术。
举两个例子。
李宁“(beng四声)”
▲李宁“”系列飞电竞速跑鞋。(图片来自爱燃烧)
2019年李宁推出了一款定价2099元人民币的跑鞋“”,一下子拉高了国产运动品牌的定价天花板,动摇了消费者关于“国产品牌就是便宜”的固有印象。(延展阅读:国产品牌真能把跑鞋卖到2000+元吗?| 产业专栏)
“”的成本大头也是在中底上,采用全掌式PEBAX发泡中底,通过超临界流体发泡工艺成型,由法国工业公司阿科玛(Arkema)提供。
小Tips:PEBAX,聚醚嵌段聚酰胺,主要来自可再生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体育用品、医疗器械等领域。
PEBAX原料造价不菲。根据李宁篮球鞋品类设计总监孙明旭介绍,PEBAX材料和通用材料相比价格会高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且阿科玛提供的材料和发泡工艺都是顶尖水准,这也限制了材料的供应量,加大了成本。
虽然李宁方面没有透露和阿科玛的合作细节,但业内人士认为依旧是通过商业条款塑造“壁垒”的路线,至少在大中华地区是如此。
很多人一下子联想到了阿迪达斯和巴斯夫的合作。
此外,“”系列2099元的初始定价直接对标助力基普乔格“破2”的耐克最高端跑鞋Zoom Vaporfly NEXT%(中底科技也是以PEBAX作为原料),李宁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信号——从专业性、科技含量上,李宁完全可以跻身跑步领域高端市场。
当然,中底新材料也并非仅仅意味着“贵”,也可以有500元左右的平价产品,例如匹克的态极。
匹克“态极”
▲匹克态极2.0 Pro。
态极的中底材料是P4U,由西安理工大学的李峰教授团队研发。态极对匹克的意义不亚于起死回生。2019年“双11”在主推态极新品的情况下,匹克总销售额达1.1亿,同比增长703%,搭载匹克态极科技的新产品销售额达到8904万,占到匹克整体销售额的80.47%。
小Tips:P4U(Protection for you)材料是一种智能防护材料,属于智能高分子材料的范畴。它是一种对环境(冲击)可感知并响应的智能材料。
匹克依靠科技上位让鸿星尔克、中国乔丹等国产老字号也嗅到了生意良机,逐步搭建起科技平台,以“平台化”推出新产品。
今年8月鸿星尔克推出了“弜(jiang四声)弹科技”,虽然被诟病和李宁几天前推出的“弜缓震回弹科技”撞车,不过也从侧面展示出国产运动品牌纷纷入局的快节奏。
其实在boost大火的2015年前后,网上很多讨论都在讨论“国货科技”究竟是不是个伪命题。有人提到,国产品牌的中底不过是用市面上通用的材料做出些微调整,取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就成为“科技”了。
但网友的这种观点其实相对片面,很多品牌的中底科技都是申请了国家专利的,虽然不如boost颠覆,但要说国产运动品牌全是“伪科技”,确实抹sha了研发成果。
运动鞋市场材料型和结构型减震交替发展长期并存,安踏KT6主设计师郑永先认为,所谓结构型和材料型,不过是通往罗马的两种道路罢了,“毕竟从本质上,材料减震的也是一种微观结构形变减震原理。”郑永先认为材料和结构两种减震形态的趋势此消彼长,“这两条道路很多时候都会交叉,十多年前我设计的飞甲篮球鞋和奥尼尔签名鞋就采用材料融合结构型减震,如今市面上也不乏新材料+新结构的运动鞋,很难单独定义了。”
安踏最新推出的KT6中底就不是一体成型,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模块,其中后掌是防弹材料,由一家国内的公司与安踏合作研发,该材料今年首次推出市场。
好在这两年讨论这个话题的人越来越少,不单是因为“国潮”的兴起,年轻人对国产运动品牌的印象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事实——也就是产品——已经摆在眼前。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近年来,国产运动品牌在研发上不断发力。对比各家年报,5年来,特步从1.22亿元的研发投入上升到近2亿,安踏研发投入从3.1亿元翻了一倍多至7.8亿元,各家你追我赶。
而在运动品牌之外,材料行业也逐步发现了中底科技这个“富矿”。
“以前会有那种情况,想跟国际知名大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但对方不感兴趣,只是提供一些通用型材料。”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懒熊体育,“现在明显感觉不一样了,甚至很多都是对方主动找来寻求合作的。”
“行业内会有一个圈子,”孙明旭告诉懒熊体育,“品牌有新诉求会提出来,材料供应商的方案也会拿出来,两边对接。”
匹克125创新工场负责人蔡维健已经观察到国内冒出了很多研发新材料的企业,未来运动品牌的选择只会越来越多。“很多材料都是陆陆续续小批量在做,不断有新东西出现。”
“未来也不会刻意去找国际上的大公司,还是以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 孙明旭表示。
这是一场上游领域的跨界,供应商提供的新材料需要跟运动品牌的研发部门共同研发,才能转化成中底可用的材料。站在运动品牌的角度肯定是符合自身定位的理想材料,只要一看造价,就知道和自己的定位是否匹配,选择相对单纯。
但是站在供应商的角度,他们思考的问题就会更多起来。比如:
1.品牌的整体经营能力:材料供应商准备在新的领域打开合作,肯定希望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口碑,事半功倍;
2.运动品牌的生产体量:如果是独家供应的话,太小的公司可能接不了供应商独家供应的材料体量。
这就要求运动品牌在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
其实从boost的成功,我们可以反推出,新科技成为主流技术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消费者体验肯定是首位的,上脚感觉不好、运动时候穿着不舒服,其它一切都是白搭。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双球鞋穿到烂已经不是年轻人的风格,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第二,产业化生产。新技术承载的中底必须能满足大规模量产,否则拓宽影响占领市场。例如3D打印运动鞋目前颇受关注,而他们就在面对量产的难题。
第三,当然还是回归到价格。超出消费者对运动鞋的认知,还是很难让人买账的。
boost用了7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科技平台从新生到逐步被新技术赶超的一个轮回。未来随着整个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接受信息速率的不断提升,淘汰的周期肯定要大幅缩短。过去要用10年淘汰的东西,未来可能只要5年。
在这场产品背后的科技暗战里,谁家能够在3-5年内寻求到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或者是说这种大幅提升运动效率的科技平台,谁就能占领市场的高低。随着国产品牌与国外一线打牌的差距不断缩短,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懒熊体育作者:辛晓彤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建议您加vx:1064879863 她会给你推荐可靠有实力的莆田鞋本地厂家vx。
我们收集了几十个莆田本地鞋厂,鞋子质量我们给你已经把关过,价格也给你对比过,这批工厂是目前最优质的厂家货源,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优质厂家货源吧!
!
商家们现面向全国招收代理,您可以在微信 微博 抖音 淘宝等平台销售我们的鞋子,我们的鞋子质量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质量强硬才赢得顾客青睐,才有回头客,废话少说 直接看我工厂实拍图和分解说明吧 我们注重每一双鞋子的原材料,包括用的线条都是高质量的。(价格还保证是工厂一手价格,因为这些厂家是专门招实力代理的,只靠代理销货 所以价格肯定会是最低)
工厂主要面向实体批发和微商代理一件代发,免费加入轻松微商相册传图销售,无论您是做代理还是自己买来穿都是超值超好的货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