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三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将择机返回;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客栈早报 第67期
01
神十三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将择机返回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准备。
(图源:网络)
(来源:财联社)
02
100公里!
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
我国科学家近日设计出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目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量子直接通信以量子态作为载体编码和传输信息,改变了传统保密通信的双信道结构,将噪声信道下的可靠通信发展为噪声和窃听信道下的可靠和安全通信,不仅能够感知窃听,还能够阻止窃听。
该研究表明,使用现有成熟技术手段,一些无法进行中继的场景的量子直接通信可行,如星地之间的量子直接通信、部分城市间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等。可减少中继数量,降低链路节点成本,降低通信延时,提升通信性能和用户使用体验。
(来源:新华社)
03
泡泡玛特再因促销问题被罚
不正当有奖销售被罚5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天津泡泡玛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因不正当有奖销售被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
具体事由为,当事人在活动中宣传单笔消费购买4个及以上商品将100%掉落限定新春礼盒,其在杭州市拱墅区万达广场的自动售货机内分两次放置共计10个赠品,且未告知消费者可赠奖品的数量,消费者在购买前后均无法明确知晓赠品是否已售罄,以致影响有奖销售活动兑奖。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该公司因促销没有公示奖品的获得概率和奖品数量,被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
(来源:新浪科技)
01
《自然》:中国将目光
投向遥远的“地球2.0”
(图源:英国《自然》杂志网站)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4月12日的报道中指出,继将机器人送上月球、让机器人降落火星并建造自己的空间站之后,中国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太阳系。4月,中国科学家将公布首个系外行星探测任务的详细计划。
按照计划,这项名为“地球2.0”的任务将于2026年启动,旨在调查银河系内太阳系外的行星,目的是找到第一颗在类日恒星宜居区内活动的类地行星。天文学家认为,这样一颗“地球2.0”行星将具备适合液态水(甚至生命)存在的条件。
(图源:网络)
?
应运而生
?
科学家已经在银河系中发现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大部分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开普勒望远镜于2009年发射升空,核心目标是发现绕着类日恒星旋转的宜居类地行星,运行9年后,该望远镜于2018年耗尽燃料。
在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系外行星中,有一些是围绕小型红矮星运转的类地岩石天体,但没有一颗符合“地球2.0”的定义。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NASA系外行星科学研究所天体物理学家杰西·克里斯蒂安森说,在目前的技术和望远镜条件下,很难探测到类地小行星的信号。
《自然》报道指出,中国正在计划的、名为“地球2.0”的任务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它将由中国科学院资助,早期任务设计阶段即将完成。如果该设计在今年6月通过专家小组的审查,任务小组将获得资金开始建造卫星。该团队计划在2026年底前利用长征火箭发射这颗卫星。
?
7只“眼睛”
?
“地球2.0”卫星将携带7台望远镜,任务期为4年。其中6台望远镜将携手观测天鹅座和天琴座,开普勒望远镜也探测了同一片天空。
这6台望远镜将借助“凌星法”搜寻系外行星的踪迹。所谓“凌星法”指行星经过恒星表面时所引发的恒星表面的微弱光度变化。开普勒寻找系外行星主要用的也是“凌星法”。但与开普勒等单个大型望远镜相比,同时使用多个小型望远镜可为科学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地球2.0”的6台望远镜将在500平方度,也就是比开普勒的视场宽约5倍的天空范围内共同观测大约120万颗恒星。与此同时,“地球2.0”将能够观测到比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探测到的更暗、更遥远的恒星。TESS于2018年发射,主要调查地球附近的明亮恒星。
“地球2.0”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说:“6个望远镜叠加,可以获得开普勒望远镜5倍的视场,再用非常低噪声的仪器,获得超过开普勒2到3倍的观测深度,我们的探测器的搜寻能力将是开普勒任务的10到15倍。”
该卫星上的第7台仪器将是一台微引力透镜望远镜,用于探测流浪行星(不围绕任何恒星运行的自由漫游天体)以及远离其恒星的类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遥远的星光在穿过系外行星系统时,受到行星的引力发生偏折放大,微引力透镜望远镜以此来探测系外行星。
葛健表示,该望远镜将瞄准银河系的中心,那里存在大量恒星。如果发射成功,这将是第一台在太空运行的微引力透镜望远镜。他说:“我们的卫星基本上可以确定不同大小、质量和年龄的系外行星,为未来的系外行星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
?
数据翻倍
?
为确认一颗系外行星是类地行星,天文学家需要测量它围绕其主恒星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这类行星的轨道周期应与地球的轨道周期相似,每年绕其主恒星旋转一次。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黄旭(音译)解释说,科学家需要至少三次凌星才能计算出一个精确的轨道周期,这需要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数据。
但开普勒任务开始4年后,部分部件出现故障,导致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紧盯天空同一片区域。曾在“地球2.0”团队担任数据模拟顾问的黄旭说,有了“地球2.0”,天文学家可获得另外4年的数据,“地球2.0”提供的数据与开普勒提供的观测结果结合使用,可帮助科学家确认哪些系外行星是真正的类地行星。克里斯蒂安森对此感到兴奋,他表示希望有机会研究“地球2.0”提供的数据。
葛健希望找到十几颗“地球2.0”系外行星。他计划在收集数据后一两年内公布这些数据。目前,“地球2.0”团队已有大约3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但葛健希望有更多天文学家加入,他表示:“‘地球2.0’为更好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机会。”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周依芸
素材来源|上海亟昕科技有限公司
我知道你在看哟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又或者信息不真实等情况请发邮件到2435147949@qq.com 告知,本站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